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671|回复: 0

人民日报批“处长政治”:拿规矩说事 实际坏规矩

发表于 2021-7-21 07:40: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人民日报  
  “处长政治”岂止坏规矩(人民论坛)
  “兵头将尾”,是对机关里处级干部的形象说法。千千万万的处长们,在党政事务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他们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是我们事业的重要骨干力量。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单位所谓的“处长政治”,专权霸道、壅塞政令,竟成了改革发展路上的绊脚石,令人深思。

  按理说,处长一职,既不是决策的“点头者”,又不是执行的“拍板人”,实在不该竖起软钉子、端出闭门羹。可现实中,有人手里攥着项目审批单,“处长不报告,司长不知道”“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还有人仗着领导机关摆架子,时常对下属单位颐指气使,甚至发号施令跟“训孙子”一般。凡此种种官僚主义的陋习,表面上看是拿“规矩”说事,实际上却坏了规矩;自觉“处长政治”蛮风光,殊不知竟成了政治上的糊涂人。

  有人感慨去机关办事,处长们往往最难打交道,掌握着政策、把持着批文,丝毫怠慢不得,宁可得罪大领导,不敢惹火小处长。如果说耀武扬威尚可忍,繁冗、拖沓下来则很容易搁浅了优质项目、耽误了宝贵机遇。邓小平同志曾怒批官僚主义: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欺上瞒下,专横跋扈,“都已达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这种表现,在一些处长身上甚为突出。

  擅权之路,必是毁灭之路。前些年某部委的一位匡姓处长,手握全国民航项目的审批大权,有的企业负责人为求见其一面,不惜整个中午蹲守在他赴宴的门外,业内更送“匡爷”的绰号,到最后锒铛入狱,正所谓“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古往今来,有多少小官大贪、前“腐”后继,不就倒在那不知天高地厚的手中一支笔上?

  有人说处长“位不高、权却重”,位置再低,带个“长”字,总还有些权力“施展”的空间。那么,处长权力的边界究竟在哪里?处长之权,说大并不大,并非决策权,更多是辅助性职能,属于参谋助手;说小又不小,某个处室掉了链子,整台行政机器都会运转失灵。因此,细化每一岗位的职责,标清每一环节的权属,给铆足劲的“零件”及时加油激励,对不作为的“零件”依规问责拿下,才能避免养痈遗患,放任自流。

  当下,“为官不为”在一些地方、一些国企蔓延成势。个中原因很多,其中一条便是中层对上级政令的消极怠工、“中梗阻”。这背后,暴露的是处长擅权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有好处,蜂拥而上;没私利,干脆远远躲个清闲。“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稳增长、惠民生,都须臾离不开手中权力的积极行使。“积极”二字,要害就在时刻辨清权力的“公”与“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县处一级是干部干事创业、锻炼成长的基本功训练基地。多少优秀干部在处级岗位上默默无闻,不求名不图利,处理复杂矛盾与纠纷,一干就是一辈子,成就一番无悔的事业。今天我们讲“三严三实”,正是要唤醒更多新的历史特点下的、干实事的好干部们,持权而自重,行权勿忘公,开拓人生的境界,干出出色的业绩,收获群众的认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