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4|回复: 1

车间主任不缺人才的好日子要靠新型学徒制来支撑

发表于 2021-7-21 22:15:2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前不久,工人日报刊发报道《智能线上“带不出适合的好徒弟”,这个尴尬咋破解?》,提到沈阳一家汽车零配件制造企业车间主任杨庆说,去年企业上马工业互联网平台,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但因为调试工程师辞职,平台无人能接手,“好日子很快被打破”。
  事实上,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智能化、信息化改造,相伴而来的是人力资源的更新。然而,智能生产线上缺乏相应人才以及这些工匠从何处来,却成了难题。
  的确,目前企业对操作人才的需求已经出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叠加: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约5800万,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2以上,技术工人短缺问题比较突出;而一些企业生产线的转型升级,又使得新型操作人才尤其缺乏。
  客观讲,杨庆在生产一线遇到的困境,国家层面一直在想方设法解决。就在本月初,人社部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从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环节入手,“十四五”时期力争新增技能人才4000万人以上,使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达到30%。
  技能行动、人才培养,学徒环节是基础,然而,在实践中杨庆们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师带徒“经验为王”的状态,一师带一徒,效率低出徒慢不说,徒弟的水平往往囿于师傅的操作经验。曾有报道说,师傅告诉徒弟管线能够码放五层,徒弟照做后压废了许多管,因为师傅的“词典”里只有金属管,而当下各种材质管径已变了太多。
  杨庆或许不知道,今年6月,一份有关如何学徒的文件出台了。这份由人社部、全国总工会等五部门共同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 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新就新在,要打通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壁垒,让学徒既有理论学习的基础,也有培养实践能力的平台,以此批量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日常在企业中,达到什么水平可以出徒?“能操作就行吧”,往往缺乏统一的标准,这也常常是劳动者难以在技能上进阶的一个原因。而新型学徒则将出徒标准抬到了“中级工、高级工及技师、高级技师为主”的高度,将培养期限明确为“1~2年、特殊情况可延长到3年”。同时明确,实行企业实训基地和院校培训基地“双基地”,企业导师和院校导师“双导师”培养模式,让理论与实践、眼下与长远实现无缝对接、紧密结合,既走出了“经验为王”式内部闭环传授,让学徒有了对未来趋势的把握、开阔了视野,又实现了老师傅技能经验与匠心的有效传承。
  实践中,一些中小企业往往并不愿意把工人送出去培养,而是希望“拿来就用”,其中成本考量是重要因素。同样的原因,工人也常常不愿意去长期脱产培训,而是希望边干边学。《意见》明确,对开展学徒培训的企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补贴标准由各地确定。学徒期间,企业要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支付工资。承担带徒任务的企业导师也不用仅靠自觉和境界,而是要“享受导师带徒津贴”。
  国家掏钱,安排企业与院校对接,对学徒给时间给条件,这种新型学徒制,对企业对职工无疑是一次劳动技能全面提升的重要契机。这样基于科学与长远的精准育才模式,也将在操作人才汩汩涌出的同时,让杨庆们笑逐颜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 14:15:32 | 查看全部
您好,我们是东城网警在互联网上的执法账号。我们的任务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在互联网虚拟社会“巡逻”,及时制止违法犯罪信息在网上传播,首都网警提示您:谨慎交友!切勿与他人发生金钱关系!在遇到异地求偶,被索要联系方式以及被要求线下减免等情况时,提高警惕,避免各种诈骗手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