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69|回复: 0

春运了,还要关注“回不起家”的人

发表于 2011-1-11 19:10:0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又是一年春运时。随着1月9日全国铁路客票开始发售,各地火车站和代购点的拥挤人潮,再次把春运和“买票难”提上议程。然而,一对来自重庆的普通农民工夫妇的经历却告诉我们:也许,还要关注那些“回不起家”的人。

  重庆人熊良山1989年来沪工作,至今22年,起初每年春节乘轮船回家过年。1998年轮船停开后,一直到2010年12年的时间内,熊良山夫妇仅在2002年想孩子想到寝食难安时回家一趟,以至于儿子来沪看望父母时,熊良山夫妇竟然认错了人。(据1月10日《东方早报》)

  确实,每年春节我们身边总还有那么一批人,不是没有家,不是不想回家,而是“回不起家”。熊良山夫妇就是一个样本。12年春节只回过一次老家,除了“买票难”的现实外,或许更主要的还是经济窘困。用他们的经济账去算:“回一趟老家夫妇俩路上火车加汽车路费要1000多元,还不如省下来给孩子。”多么现实!

  不难想象,在数以亿计的流动人口大军中,像熊良山夫妇这样算过“经济账”后舍不得回家的人,一定还有千千万万。那么,相比这些“回不起家”的人,遭遇“买票难”竟也是一种幸福,哪怕买不到车票也算是努力尝试过了。而那些真正“回不起家”的人,却连去面对“买票难”的底气都没有,只能把思乡之情掩埋得更深。

  某种程度上,“回不起家”的人,更像是一群“沉默的羔羊”。在热闹非凡的春运返乡潮中,他们甚至连埋怨“买票难”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分散于大都市的犄角旮旯里。所以,听不见他们的声音,看不见他们的面貌——以至于,我们往往忽略了他们的感受,未能对“回不起家”的人报以更多关注和关怀。

  更可悲的是,即便我们开始正视“回不起家”的问题,真正解决起来也远比“买票难”更困难,也更缺乏现实经济基础。毕竟,“回不起家”本质上仍是经济贫困的问题,绝非推出某项政策就能缓解,还须从根本上扫除经济贫困,才能逐渐减少“回不起家”的人口基数。这仍将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尽管如此,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我们还是有理由更关注“回不起家”的人,最大程度上给他们以安慰和帮助。哪怕多一点舆论关注也好,哪怕多一些政府慰问也好,哪怕多几个慈善家介入也好,都有可能为“回不起家”的人带来惊喜与感动,进而为他们新的一年点亮希望的灯火。

  春运了,还要关注“回不起家”的人——我们真的不该遗忘。(宣华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