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33|回复: 0

我们的“心”是不是真的“穷”了

发表于 2011-1-12 19:48:5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jpg
  
  在对社会分配机制不满的同时,我们所处的社会被“物化”得过于严重了。人们已经习惯了以“物”的尺度来衡量幸福与否,那些本属于人的精神生活与感受几乎被弃若敝屣

  你有比别人穷的感觉吗?面对这样的发问,很多人都会说“不但有,而且无处不在。”确实如此,中国社科院刚刚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0年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公布了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最新完成的《2010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调查报告》。报告指出:约1/5受访者认为自己比周围人穷。(1月10日《国际先驱导报》)

  零点公司的这次调查采用的是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结论是否客观暂且不论,但是,“感觉自己比别人穷”,这确实符合当下社会中弥漫着的社会情绪。社会分配的不公让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被剥夺感”,即便是月入过万的白领,他们对未来的焦灼及不确定性也时刻警醒着他们“穷人”的身份。当然,“穷”是相对的,更多人担心的不是“穷”得吃不起饭,而是他们“穷”得没有富起来的机会和条件。

  于是,舆论将此概括为“心穷”。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让这些“穷人”们产生恐慌和无助,他们得不到权力的保护,对于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改变外在的贫穷缺乏信心。

  但是,当我们更多时候将“心穷”归结为制度缺陷所致时,有没有想过,制度因素之外,我们的“心”是不是真的“穷”了?

  同样是零点公司的这份调查还显示,“人们对贫穷的畏惧甚至远超过对情感背叛、友谊和尊严丧失。”一定程度上说,这样的调查结果也呈现出了现代人对物欲追逐的无止境。我身边那些年收入四五万的人哭穷,年收入二三十万的人同样哭穷,他们“穷”在哪里?其实是穷在一种“不平衡感”上。比如,自己住着一套房子,身边有人又买了第二套房第三套房。

  心外寻心,终不可得,为什么那么多感觉“心穷”的人没有能力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偏偏要以外物或者他人作为衡量穷富的缘由呢?这么说,并非要为“感觉自己比别人穷”的人们寻求一剂“心灵鸡汤”,而是想说明“心穷”现象未必全由制度缺陷问题所致。

  不得不说的是,在对社会分配机制不满的同时,我们所处的社会被“物化”得过于严重了。人们已经习惯了以“物”的尺度来衡量幸福与否,那些本属于人的精神生活与感受几乎被弃若敝屣。(陈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