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烟台看海,友人说,当是要登临烟台山,烟台山上不仅可以看海,而且还能看到令人惊喜的人文自然景观和异国风情建筑,更有遗落在历史长河的文化遗存。有着600余年沧桑历史的烟台山就是烟台的地标,也是烟台的文化发祥地。
    烟台山不高,仅有42.5米,就位于海边。烟台山的来历,是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倭寇侵扰,在此山修建狼烟墩台,也称烽火台,于是人们就把建立烽火台的这座山称为“烟台山”。
    烟台市亦由此得名。
    烟台山公园入口处,巨大的长方形花岗岩石碑上,镌刻着刚劲有力的“烟台山”三个大字,遒劲有力。一旁还立有一碑,镌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烟台山近代建筑群。
    公园内,一幢幢外国领事馆、官邸、建筑群旧址映入眼帘。这是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烟台被辟为通商口岸,成为中国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先后有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丹麦等17个国家在烟台山及其周围临海街道旁边建立了领事馆、洋行等办事机构及众多别墅。后在烟台第一次解放后,领事馆逐步撤走,烟台山遂成为军事禁区,直到改革开放才辟为公园,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而今,这些旧址,已被改造成开埠纪念馆、7号老屋咖啡馆等,历史的一页早已翻过,自强奋进的中华民族正奋发图强。
    沿着树藤搭起的林阴小道前行,就看到“冰心纪念馆”。冰心的父亲谢葆璋参加过甲午海战,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后受命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冰心4岁时随父迁往烟台,生活了8年,冰心称之为第二故乡。纪念馆有9个展厅,展出了冰心一生中的80多幅宝贵相片和一些手稿书籍,生动再现了冰心从幼年到晚年的生长脚印,反映了冰心与烟台之间的深厚感情。
    公园里矗立着一座“抗日烈士纪念碑”,这是为纪念1945年8月解放烟台战役中为国捐躯的89名革命烈士而建。绕过纪念碑,就是一座通体乳白的灯塔,直刺蓝天,在天海相接处分外引人注目。这是1905年,英国人在烽火台原址修建了一座灯塔,使用了80多年。1986年,烟台市在原灯塔西侧,新建起了这座古堡式灯塔,塔高49.25米。新建的烟台山灯塔,已被定为烟台市市标,也是烟台市民引以为傲的地标。
    乘坐灯塔内的电梯,直接上到瞭望台,城市和大海尽收眼底。远眺,大海辽阔,蔚蓝延伸远方;近看,烟台山风光旖旎,海岸线倒映着城市风光。
    如果说烟台是一本书,烟台山,无疑就是烟台的封面。在烟台山上读烟台,不仅读出这里的自然风光、开埠文化、文物遗址等,还能读出烟台的沧桑历史和文化底蕴。
来源  河北工人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