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前几天无意之间发现在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十八卷》里有这么一段记载:“康煕五年四月(乙亥):工部题文庙器物,皆刊刻前明年号,应诸改造,得旨,坛庙旧用琴,炉等件,俱不必换照,俟其损坏补造时,写本朝年号。”
由此可见,在明、清文庙里就有瓷作的琴。 根据这一段明确记载的文字来理解,康熙时代文庙等坛庙祭祀(或陈设)用瓷琴依然沿用着明代时期制作的瓷琴,由于上面写的是明朝的年号款识, 未免有犯忌之嫌疑,故而工部向朝廷请示更换。而康熙五年时,可能因国家财政并不乐观,所以旨意回复说都不要换了,俟其损坏补造时,再写本朝年号。
所以我收藏的这件写有大清康熙年制款识的瓷琴很可能就是文庙内的明代用琴损坏后,用来更替的康熙本朝产品,故而才会出现了样式上一依然保持着明琴的“正合”式,但是琴上的年号变成了大清康熙。这非常符合以上的“坛庙旧用琴,炉等件,俱不必换照,俟其损坏补造时,写本朝年号。”这一段文字记载。
由此,我们可以确定着一件五彩瓷琴应该是文庙内的陈设瓷器之一。
那么像这样的瓷琴在文庙内是做什么用的呢?为什么要在文庙内陈设瓷琴呢?它又是那一座文庙里的呢?想要说明这些问题我们就得从孔子开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后世尊称孔夫子。出生鲁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和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后世评价为“德隆千古,道冠百王”,历史上的世界十大思想家中被排为首位。 文庙就是祭祀或纪念孔子的地方,在封建社会的中国,为缅怀孔子德风,文庙遍布全国。 文庙的建立,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文庙,又称孔庙,在古代社会里一度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形象,其影响遍及五湖四海。现存的有四大文庙——曲阜孔庙、南京孔庙、北京孔庙、吉林文庙,还有其他出现在各地的文庙。 文庙最初是带有学术性的,原是用来纪念孔子的,但后来出现了“祭孔异化”的现象,一些迷信者似乎在不知不觉地将孔子及其他儒学圣人神化了。也说明了儒学并非一般的知识阶层人士所容易掌握的,儒学博大精深。政治教化所取的主要还是儒学,儒学长期成为我国2000余年皇家天下的政治思想基础。 孔子创立的儒学在历史的长河中曾被奉为国学,历朝君皇将尊孔视为尊天一样。每次皇权国家发生自然灾害或者皇家内部发生政变的不测隐患,君皇常常诚惶诚恐地对自己矫正己过,以感动天命。儒学认为国家可能或者将要发生灾害磨难,就往往有身边的大臣或者其他谏官劝谏甚至以行动冒死阻止。如果君皇还不醒悟,“天”就会以自然灾害来警告君皇。君皇再也不醒悟的话,那种国家灾难就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实,儒学早就注意到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及其社会内部之间的和谐。还把社会内部之间的和谐摆在首要地位,“以人为本”,人定胜天,加强个人修养,影响他人,改造环境,推动社会前进,改变天命。 传统的儒学文化,在今天还蕴涵于国魂的根,孔子的和谐思想与今天的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共通性。在今天香港地区,儒学文化活动很活跃。也说明儒学的和谐思想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文明窗口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文庙成了后人瞻仰、缅怀孔子德风的佳境。 各朝各代的皇帝为了江山永固,为了笼络天下读书人,对于孔子也是尊重有加。其他的我们就不说了,就说说清早期时的情况吧。 顺治二年顺治皇帝亲祭孔子行两跪六拜礼,加号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皇帝亲祭孔子行三跪九拜礼,并且亲笔写上“万世师表”作为额匾。此后,各地学宫也纷纷以“万世师表”作为额匾。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号召各直省的大小武官一律要进文庙行礼,拜叩孔子。 在康熙皇帝的表率之下,各地文庙的修建和修缮也是轰轰烈烈、热火朝天。所以当时各地方的文庙建筑规格之高、殿堂之全也就仅仅次于紫禁城而已。在文庙建筑群里有一处建筑被称为礼乐殿,是体现孔子收徒授道精神的殿堂。这里一些陈设着一些古琴,甚至石琴、编钟等供后人瞻仰、缅怀。而这一件瓷琴就应该是礼乐殿中的陈设瓷。这一点从目前现存的新疆乌鲁木齐文庙中可以见到,那里的文庙中至今还有用于陈设的石琴和石编钟等物件。 这件瓷琴的收藏地为青海西宁,据《西宁府新志》《西宁府续志》记载:青海明、清时期先后创建孔庙五所,从年限上讲,康熙以前的文庙只有两座,即明宣德三年(1428年)建成的西宁文庙,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建成的乐都文庙,至今这两座文庙基本上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余西宁文庙一个空空的大成殿而已。
根据这一件瓷琴上的大清康熙年款,最有可能的就是康熙二十三年,地方官府在修缮明成化十四年所建乐都文庙和明宣德三年建的西宁文庙时,礼乐殿中增添的替代明琴的、带有本朝年号的陈设瓷琴。
《奉敕题古瓷琴》
作者:梁诗正字养仲,号芗林,钱塘人。雍正庚戍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官至东阁大学士。有《矢音集》。
烧土乃成埙,八音有瓷作。 桐材易以制,取韵果奚若。 尝闻古琴台,列瓮宛藏橐。 鸣弦应虚响,风籁转松壑。 谁令哀玉弹,翻向陶家讬。 修内重官窑,供御想如昨。 希声代传宝,长奉歌风乐。 赋质谢虫穿,无劳鞠通索。 古黝隐沈沈,冲然具元泊。 鉴赏自天题,浮光映铜雀。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