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因不满市政府自今年元旦起取消“运六歇一”制度,自1月10日起,河南省郑州市的出租车开始全行业停运。对此,郑州市派出了数千名警察、交通系统职工,一人一车监督出租车司机上岗。(据1月12日《新京报》)有问题应该解决问题,有矛盾需要化解矛盾,让警察“押”着出租车司机上岗,司机当然不敢不去。可是,警察“押”着司机上岗,能解决问题,还是能化解矛盾呢?
一遇问题动辄便拿国家机器说话,地方治理思路若简单化到这种程度,不知道官员们想没想过:这官也太好当了吧?如果遇到棘手之事,只需发号施令,然后是警察上阵、强制力摆平,岂不是人人都有做官的能力?怕是当年李鸿章所说的“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也不会是这么个“容易”吧?
郑州市民打车难这个事,此前媒体曾报道过,央广“中国之声”记者也在郑州市做过调查。对于政府提出的增加运力缓解打车难的办法,各界多有质疑,认为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包括出租车司机在内的很多人认为,打车难的主要症结是堵车导致运营效率下降造成的——堵车致使出租车跑路里程和运载次数大大降低;而“运六歇一”制度的取消,意味着全市每天增加2000多辆出租车,而增加运力的同时势必加剧拥堵,直接导致出租车营运效率继续下降,而且还直接影响行业平均收入。那么,此举招来出租车司机的激烈反对,乃是必然。
以经济学角度分析,这是一个投入产出关系的问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量后,可变要素的边际产出量会递减,经济学上称之为“边际效用递减法则”。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是,取消“运六歇一”制度后,打的难不仅没缓解,反而更难了。原因就是,运力的投入已经突破了“一定量”,这时候,资源继续投入越增加,产出就越递减。
笔者以为,政府处理问题,首先应该秉持科学的态度,以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同时,应该以和和气气的态度,平等、合理、公平且合法地研究解决,不能动不动就动粗;警察上车监督营运,依的是哪一条呢?况且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问题和矛盾被暂时压制之后,埋下的隐患可能更大。近年来汽车数量骤增,交通拥堵造成的打车难问题已是各地的普遍现象;不顾投入产出平衡关系一味增加运力肯定解决不了问题,各地都像郑州一样派出大量警力“押车”,强压出租车司机的诉求,那就成了笑话。
简单行政思维,动辄拿国家机器“维稳”,这种问题要比出租车罢运这类问题更叫人犯愁。(马涤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