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0|回复: 0

整治有偿补课必须“零容忍”

发表于 2021-8-3 11:36:5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人民法院报
        教师违规“有偿补课”现象在不少地方蔓延成风,严重增加了家长的教育负担,也污染了教育生态,必须加以整治。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面向全国中小学校和教师开展为期九个月的有偿补课和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
  其实,禁止有偿补课教育部门早有明文规定。2015年7月,教育部就出台《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划出6条“红线”。各地也都出台了相应的行为规范,明令禁止相关行为。但由于监管缺位,相关惩处也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导致此类乱象仍然不减。
  教师违规“有偿补课”,从学生身上薅羊毛,一直饱受社会各界诟病。一个时期以来,“课上不讲课下讲”“组织开办校外培训班”“同家长搞利益交换”等现象在不少地方蔓延成风,严重增加了家长的教育负担,也污染了教育生态。此次教育部启动专项整治,对相关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加大对在职教师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规范教师行为,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整治有偿补课必须“零容忍”。有偿补课占用学生星期天休息和寒暑假期时间,违背教育发展规律,不利于中小学生劳逸结合、健康成长。尤其是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把相关知识点放在课后补课时讲,并借机收取补课费。对此,相关部门必须实行“零容忍”,对“有偿补课”的行为予以严惩,依纪依规给予党政纪处分,同时要追究学校领导责任及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对问题严重者予以处罚、曝光,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对屡查屡犯者撤销教师资格证,列入“黑名单”实行从业限制,严禁校外培训机构聘用在职教师,一经发现吊销办学许可证,切断课外违规补课等经济链条,坚决杜绝有偿补课行为的发生。
  有偿补课作为一种教育乱象,不能仅从师德师风上找问题,更应该深层次地挖掘这一现象长期治理又长期存在的土壤。各地各部门要强化学校育人的主阵地作用,提高校内教学质量,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增强课后服务供给以及时间安排的科学性,让学生在校内课上“吃饱”“吃好”,减少对校外培训的过度依赖,减轻学生家长负担,还要深入推进中高考制度改革,减缓教育焦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