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0|回复: 0

警惕,社交平台评论区商品推广套路多

发表于 2021-8-4 19:29:2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据近期报道,多家社交平台的评论区产品推广泛滥,有的是“硬广”,有的则隐藏于评论文案里。做这类产品推广者,往往会伪装成普通用户,在评论区描述个人戏剧性的经历,或者做出情绪鲜明的点评,以吸引其他用户关注。

    在社交平台“冲浪”时看评论,是不少人的选择和乐趣。不过,对于借助社交平台评论进行产品推广现象,也要警惕起来。比如据报道,有些产品推广者会扮作“追星女孩”,看似在分享日常生活,实则为了让其他粉丝注意到自己口中的“大牌正品”。有的产品推广除了蹭热点外,还时常自带“水军”,这些“水军”通过多种方式引导用户添加产品推广者为好友。当然,这也就意味着,消费者一旦被忽悠,乃至对其深信不疑,就很有可能上当受骗。比如,有的引流的产品并不靠谱,消费者一旦选择就会当了冤大头。

    社交平台评论区能够成为商品推广的新天地,主要是因为通过正规渠道发布广告成本高、审核严,而社交平台的评论区,既能逃过广告过滤又能吸引用户,也因此成为一些商家眼中的“宝地”。商家是如此“聪明”,但这样的做法的确有打法律擦边球的嫌疑,毕竟,这种行为具有间接推销商品或服务的特点,从性质上说,其属于广告是没有问题的。

    依据现行《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互联网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显著标明“广告”,使消费者能够辨明。从这一点来说,评论区广告显然是在钻空子,逃避法律规则,以为寻到了法外利好之地。由此,对于评论区广告,监管部门更需要严格监管。一方面,有必要督促社交平台履行好责任,对于打法律擦边球行为坚决进行抵制;另一方面,也有必要加强消费警示,提升广大网友辨别能力和消费安全防范意识。

    对于商家来讲,不能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诚如前述,社交平台的评论区既能逃过广告过滤又能吸引用户,看似是投放广告的“宝地”,但是也不能肆意为之,一旦违法违规被抓了现行,一样要受到惩罚。(杨玉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