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50|回复: 0

[行业特色与就职提醒] (烟草)烟草的出路在何方?

发表于 2011-1-15 09:36:3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烟草的出路何在?已经吸了数千年的烟民们真的在禁烟令中能够把烟给戒掉吗?
  
  我们先来了解有关香烟的一组数据吧:
    在香烟制造中,允许的添加物可能有多达599多种成分
    而当你点燃时,香烟的烟雾中包含超过4000种化学物质
    在这4000种化学物质中,有超过40种为已知致癌物。
    在大多数肺癌死亡病例中,男性患者的90%和女性患者的80%都是由吸烟引起的。
    那么,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的你离肺癌有多远?
    因为,肺癌的致病因素,首当其冲就是吸烟,也就是吸烟和肺癌的关系密切。烟草中有4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致癌物质有69种,这些致癌物质长时间地刺激支气管上皮导致支气管上皮化生,随着烟草暴露时间的延长和烟民年龄的增长,机体免疫机制的下降,最终发生癌变。烟草同肺癌的发生呈剂量-效应关系,同每天吸烟的支数和烟龄有密切关系。
    如果每天吸烟20支,吸烟烟龄是20年,20×20=400,我们把400定为肺癌的吸烟指数。如果吸烟指数大于400,这类吸烟人群就属于肺癌高危人群,每天不同的吸烟量,肺癌的发病也不一样:如果每天吸烟大于25支以上,肺癌发病率是在十万分之225以上;如果每天吸烟少于15支,肺癌发病率可以降为十万分之100以下。
    肺癌在癌症中致命性第一,吸烟是导致患病的头号元凶
    在谈及与吸烟有关的疾病时,首先可以想到的总是肺癌,还有其他几种形式的癌症也和吸烟有关,包括口腔癌、咽癌、喉癌、食道癌、膀胱癌、胃癌、宫颈癌、肾癌、胰腺癌以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跟不吸烟的人相比,男性吸烟者患肺癌的可能性是23/1,女性吸烟者则是13/1。吸烟导致男性肺癌患者中的90%和女性肺癌患者中80%死亡。
    吸烟危害大,前八位死因六种与吸烟有关
    烟草的烟雾中至少含有三种危险的化学物质: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焦油在肺中会浓缩成一种粘性物质,尼古丁会对神经系统发生作用,一氧化碳则能减低红血球将氧输送到全身的能力。一个每天吸15到20支香烟的人,其患肺癌、口腔癌或喉癌的几率,要比不吸烟的人高14倍。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已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吸烟和被动吸烟是导致各种疾病的危险因素,目前已成为全球前8位死因(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下呼吸道感染,COPD,HIV/AIDS,腹泻,结核,气管/支气管肺癌)中除了HIV/AIDS和腹泻外,其他六种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吸烟导致的主要疾病有:肺癌及多种恶性肿瘤:90%以上肺癌因吸烟引起,吸烟者肺癌发病率为不吸烟者的18倍。吸烟还可以引起口腔癌、喉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膀胱癌、肾癌、肝癌、白血病,以及女性宫颈癌等。还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脑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口腔疾病、眼科疾病、血液病、骨质疏松等,甚至严重危害男性性功能。
    “二手烟”人群同样深受伤害
    除了主动吸烟者外,受害更深的是那些被迫大吸“二手烟”的人群。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有7.4亿人受到二手烟的危害,大量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经常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的人,肺癌的发生几率要比没有吸烟的人还要高,烟草中的有害成分更容易对其造成伤害。
    这些年还发现,“三手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也就是吸附在头发、皮肤、衣服、地毯、沙发和汽车座套等物品上的烟雾有害颗粒物。如果不加强在公共场合禁烟的力度,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身处被烟草危害的环境中,不经意间就会受到伤害。
    其实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等也是导致的肺癌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合格的装修材料会导致氡超标,诱发肺癌;厨房的油烟环境则是造成这些年中国女性肺癌病人逐年增多的重要原因。
    最后希望各位网友,尤其是烟民网友们谨记,致肺部患癌,烟草的危害性首当其冲,吸烟者患肺癌的几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以上,近九成肺癌死亡和吸烟有关。要想远离肺癌,首先要做的就是戒烟。  
  有半数儿童吸二手烟,
  根据调查发布的数据显示: 在中国,15岁以上城乡居民吸烟率为35.% 以上,约有3.5亿人吸烟,儿童被动吸烟比率为53.9%。  
  而对城乡居民的吸烟率情况,尤其是调查被动吸烟率的情况后。所有的专家表示,不仅仅是二手烟危害大,现在大家应该开始重视“三手烟”,香烟燃烧时释放的粒子和气体会残留在家具和衣物、皮肤上。这些有害物质都是“隐形杀手”,它们在室内停留的时间相当长,烟灭后6小时内都会存在。
  据一份报告显示,到2030年,中国每年死于吸烟的人数将突破350万,比2005年的120万人高出两倍多。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烟草是中国头号“杀手”。如果控烟不力, 中国吸烟致死人数或将大增。因此,不少卫生专家都发出了警告:中国烟草相关疾病每年致死人数可能会在20年后增加到现在的三倍。
  
  有60名公共卫生专家、官员和经济学家组成的团体声称,吸烟带来的卫生和财务成本越来越高,但烟草行业的国有制仍在阻碍控烟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国吸烟人群估计有3亿人,接近13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比其他任何国家的吸烟人数都多得多。在一篇题为“控烟与中国未来”的报告说,截至2005年,烟草相关疾病每年造成120万人左右死亡。报告警告说,如果不采取更严格的措施,到2030年,这个数字可能会上升到每年350万人。
  据国家烟草专卖局,2010年烟草行业的销售和税收收入接近人民币6000亿元,高于上年的5130亿元。
  这份报告说,与烟草相关的健康成本去年达到了近620亿元。烟草的所有税收收入都要上缴给国家烟草局。
  而北京将这些收入中的多少用到了抑制烟瘾或是吸烟相关的健康成本上面,答案还未可知。但在2010年吸烟引起664.75亿医疗费用。
  2011年1月6日上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控烟办主任杨攻焕,在中疾控举办的“控烟与未来”研讨会上介绍,到2010年底,中国的吸烟人数达3亿人,其中女性为1046万人,男性为2.9亿人。遭受二手烟危害的人数达7.38亿人。
  虽然吸烟人数在近几年虽然呈现下降趋势,但吸烟引发的相关疾病产生的直接医疗费用,在2010年达664.75亿元。
  GATS调查显示,2002年到2010年,40到59岁年龄组人群现在吸烟率出现了上升趋势。
  2010年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男性吸烟率为40.3%,文盲和半文盲以及小学教育水平的男性吸烟率分别为55.7%和57.3%。
  在吸烟人群中,1996年的统计显示,有65%的吸烟者不打算戒烟,到2001年,不打算戒烟者下降到44%,到2010年,这一比例为44.9%。
  虽然不打算戒烟者心态有所改变,但吸烟者病发率已在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与烟草有关的8类疾病为,脑卒中、COPD、冠心病、肺癌、胃癌、食管癌、五种小部位肿瘤及结核。
  而烟草归因死亡和疾病负担从2000年后,上升非常迅速,有60万人的死亡归因于烟草,2005年,因使用烟草死亡人数增加至120万人,其中33.8%在40岁到69岁之间死去,缩短20到25年的寿命。
  据戒烟及有关疾控人士预测,到2020年,中国归因于烟草死亡的人数将达到200万人,占世界总数比重的21.3%。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50万人。占世界预测烟草归因与死亡人数的43.75%。
  而随着热死亡人数的上升,烟草关联疾病引发的直接医疗费用也将同步上升。到2010年,吸烟产生的直接医疗费用达664.75亿。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研究发现,2000由烟草导致的疾病直接产生的医疗成本为998.97亿,占GDP得1.117%
  2005年直接医疗成本上升为1665.60亿元,占GDP得0.914%,到2010年,成本达664.75亿,增长率为8%。
   参与项目的医院都成立了以院领导为负责人的控烟领导小组,将控烟纳入医院工作计划,并在病人入院须知、病历首页、医生问诊等方面完善了相关规定和制度,从而确保无烟医院的可持续性。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中国生效已满5年。但中国的控烟形势依然非常的严峻。与此相对应的是,烟草企业却在《公约》签署后通过整合兼并继续做强做大,产量效益日益增加。以“中南海”为代表的香烟在烟盒包装、公益赞助以及大打“科技牌”方面不断挑战着《公约》精神,并且一路畅通无阻。
  
    所以,中国的控烟之路可以说是路漫漫兮。有关控烟专家表示,烟企作为烟草的生产单位,寄望其自觉控烟是不现实的。
  而从根本上看,国家应该运用法律手段或出台相应政策,尽快实现烟草行业的政企分开,“在控烟方面最需要政府给力”。
  
   根据国内外有关戒烟的现状,自2011年1月起,中国内地也将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工作场所完全禁止吸烟。国家卫生部妇社司司长杨青5月10日在卫生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这一信息时称,这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要求提出的目标。
  为做好控烟履约工作,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卫生部和武警部队卫生部2009年5月联合发出《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要求今年在军地所有卫生行政部门和至少50%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建成无烟单位,确保2011年实现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目标。
  近日,“今年我国公共场所将实现全面禁烟”成为各大报纸头条,卫生部称这条新闻系媒体误读。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控烟办副主任姜垣在接受采访时,也同样表达了无奈:“卫生部门所能做到的,就是在医疗系统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禁烟,起到一点儿示范作用。”
  
    老实说,悉知“2011年我国公共场所将实现全面禁烟”的新闻时,心中喜优参半。
  喜的是如果能实现在公共场所的全面禁烟,无疑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忧的是: 中国真的能够做到在所有的公共场所将实现全面禁烟吗?
  如果真的做到在所有的公共场所真的不准吸烟了,不仅让有烟瘾的烟民无所适从,国库会因为烟业的大萎缩减少巨额税收,而且还会让两千多万从事烟业的就业大军有失业之忧。究其利害,这顽疾之痼,只怕“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只怕最终会被证实是新闻乌龙。  
  
  值得深思的事,被媒体误读的新闻,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在网络和报纸上疯狂转载,成为新年的热门新闻,而且,卫生部有关部门的电话甚至成为了热线。这样的效果,算是对强大的禁烟民意的生动注解。换言之,媒体之所以和民众对这条并不起眼的新闻如此追捧,很大程度上也契合了民众对公共场所禁烟的迫切要求。
  
    让人错愕的是: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目标只怕口号罢了。真的做到完全禁烟,只怕“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卫生部门能做到的也就是在医疗系统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禁烟而已。
  也就是说,这样的禁烟举措,顶多算是部门规章,还远远不能上升到国家意志和法律的层次。实际上,严格地讲,即使“在医疗系统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禁烟”的目标也远远没有实现。
  
    我们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对被动吸烟者的伤害可能比对吸烟者本人还要厉害。如果由于养成了对吸烟的依赖,一时也改不掉,当然这属于吸烟者本人的自由,任何人不得侵犯。
  但是问题在于吸烟者在享受自己的自由时,不得侵犯不吸烟者呼吸清洁空气的权利,更不得侵害他人的健康权。法律在这方面的作用就在于,在吸烟自由与他人的健康权之间保持一个平衡,规定在公共场所不抽烟或划定一个抽烟区,正是保持这种平衡的一个目前大家都可以接受的选择。
  
    我国是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现有烟民3.5亿人,其中男性吸烟率超过50%,但遭受被动吸烟的人数高达5.4亿,每年有10万人死于吸烟。这些数据一方面表示我国目前吸烟人数之众,烟草危害巨大;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目前我国禁烟控烟工作的急迫性和艰巨性。
  
    禁烟令的实施是要付出成本的,尤其是在一个有着数亿烟民的国家。回想一下禁放令的实施过程就会明白。法律在习惯面前常常显得力不从心,但这并不表明法律对于习惯不起作用,习惯的改变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法律恰恰是提倡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工具。
  
    而让法律改变人们的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一个长期的、反复较量、反复修正的过程。因此关键的问题是人们的道德自觉,养成一种新的习惯。在自己享受自由时,不能损害他人或社会的利益。法律离不开强制,但是不能只靠强制,只有把法律建立在社会绝大多数人共识的基础上,这种法律才能顺利地执行。
  
    调查发现,对卫生部出台的这一“完全禁烟令”,无论是烟草经营者,还是普通市民疑虑最多的是这一政策能否真正执行,究竟禁烟令实施难在哪里?
  
    
    “烟草买卖归烟草专卖局管着,‘禁烟令’却是卫生部发布的。卫生部说禁就能禁么?”
  
    在中国,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只要部门利益存在冲突,即使有政策也难真正执行,最后结果很可能是变成一纸空文。“以前还不让烟草公司做广告呢,结果变相的烟草广告还不是满天飞?烟草行业是暴利,说禁就禁怎么可能?”
    公共场所应该如何界定?
  
    除去对能否真正执行的担忧,大部分受访者对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其他可能的室外公共场所”完全禁止吸烟的提法,表示“可行性较差”,因为没有明确而统一的标准。
  
    “一个人一间的办公室,算不算公共场所?在自己的个人办公室抽烟也得被禁吗?”“在路上、公园等室外公共场所抽烟,烟都随风飘走了,也不会对周围人造成影响,这些场所属不属于‘其他可能的室外场所’?”“公共厕所是否也应划入呢?这里烟民更多,属‘重灾区’。”
  
    对于究竟哪些公共场所属于禁烟范围,因为我国目前尚无统一明确的界定,所以很多市民担心“完全禁烟令”最后会变成纸上谈兵。
  禁烟令由谁来负责监管?
  
    许多上班族认为,“完全禁烟令”能否真正收到实效,很大程度上在于监管。“同事抽烟兴许还有人上前劝阻,可领导抽烟,谁敢站出来管?希望加强监督机制,一视同仁。”
  某机关单位的张女士说,虽然单位在办公区强制禁烟,但仍能见到不少吸烟者。因为大多数吸烟者都很随意,很难自觉遵守“办公区禁止吸烟”的规定。
  
    
   禁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中国的古代是没有人吸烟的。自从16世纪中叶烟草传入中国以后,不知从什么时间开始,烟草进入了寻常百姓家里,逐渐成为我国亿万烟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吸烟危害健康、污染环境、浪费资源,这些害处,许多吸烟的人心里也很明白,才行。
  
  自从将烟叶吸抽以来,为了减轻烟草中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而发明了过滤嘴。可过滤嘴只能够过滤掉烟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部分烟焦油,而无法将所有的焦油过滤掉。又何况危害人体健康的并非只是烟焦油在作怪。其自由基,尼古丁,一氧化碳等69种有害物质对人体神经细包起到麻醉和刺激的兴奋作用,时间一长,就会扰乱破坏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功能并产生严重的依赖。上瘾难戒也就成为必然了。
  而有关专家谈到利用过滤嘴把烟叶降到“低焦油”, 就可以免除咽雾对人体的伤害,那只不过是一美丽的谎言,是骗烟民没有商量的陷阱。因为现有的烟企科技还没有能力彻底根除焦油等有害物质对人体器官的伤害。
  而我们的烟企们并不耽于在香烟“体质”上大打科技牌。中南海就经历了从添加中草药到纳米技术,再到低自由基技术的历程。可事实又是如何呢?他们所采取的现有手段就真的能够达到所宣传的效果吗?
  因为烟叶中的有害物质是燃烧不死的,却可以随烟雾而出让每一个吸食它烟雾的人深受伤害。说吸二手烟的无辜者受到的伤害更大,也是基于有害物质全在烟雾中的原因。
  而要想真的要消灭烟草中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就必须从吸进的烟雾入手。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控制解决掉烟雾中所含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
  
    一位已经吸烟30年的老烟民自述:出于身体考虑,他已经抽了很久的“低焦油”中南海,他认为焦油含量低的香烟比焦油含量高的更健康。可事实肯定将是事与愿违。因为烟雾中的有害物质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就算真将简单的中草药混在烟丝中一起燃烧,是不可能解决实际危害的。因为可抑制的药效成分被燃烧掉了,而对烟草中所含有的有害物质却毫发无损。
  一份调查显示,有86%的人都与这位老烟民有相同的观点。但实际上,杨功焕等专家在《控烟与中国未来》报告中指出,由机器检测的焦油量和人实际的吸入量是不同的概念,并且降低香烟的焦油量并不能减少危害。
  
    吴宜群曾公开指出,烟企鼓吹的低焦油香烟就是个骗局。“吸烟者吸那些定义为低焦油的卷烟时,吸得比普通卷烟更用力,比吸烟机器吸得更多更大口,为此吸烟者可吸入比吸烟机器多两三倍的焦油和尼古丁”。
  
    中南海“蓝色风尚”系列号称运用了可以抑咳平喘的中草药成分,并宣称是“国内第一支最低危害的卷烟”。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后得知,中草药成分主要为甘草。吴宜群表示,目前打着“中式卷烟”旗号的香烟又成为烟企手中的“王牌”,目前当务之急是有关部门加大对烟草成分的监管力度,并定期向公众披露相关信息。
  
    根据《公约》要求,缔约方不应要求在烟草制品包装上做出烟草成分和释放物的定量和定性说明,暗示一种品牌比其他品牌更少危害。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在包括中南海、玉溪、红河等众多品牌香烟烟盒上,仍标有焦油量、一氧化碳量等数据。
  为此,有关专家认为:烟企不放弃在烟盒上标注这些数据,企图混淆潜在消费者,让消费者在购买时产生比对心理。
  
    因为在国外的一些国家还通过颜色深浅程度来代表有害成分的多与少,这也是与《公约》要求相违背的,”张静表示,“国内外的控烟形势都很严峻,与以烟企为代表的利益集团的博弈和斗争将会一直持续。”
  
   真的要在全国范围内执行戒烟令实行全面戒烟吗?
  
  在持续发展的烟草行业已经培养了一个稳定的利益集团,他们以发展国民经济为托辞,以牺牲国民健康为代价,以敷衍的态度抗拒禁烟行动,试图将大张旗鼓的禁烟拖得无声无息,不了了之。
    “全民禁烟”不仅是一场持久战,更是一场13亿人民保卫健康的战争。
    作为《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缔约方,中国承诺今年1月9日前在室内公共场所和室内工作场所实现100%禁烟。然而,时至今日,中国仍没有一部国家级的无烟立法,履约期间不仅全民吸烟率没有下降,二手烟受害者3年内却有增无减。中国“五年禁烟”承诺归于失败,显然已成定局。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公约》缔约国控烟效果调查报告中,我国控烟履约绩效得分仅为37.3分,各项得分均为“倒数”。这一数据可能很快将公布于世,为此,我国政府或有关部门也会将承诺失败的原因做出说明。但无论理由如何充分,可能引来理解,可终归违约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
    6日发布的《控烟与中国未来——中外专家中国烟草使用与烟草控制联合评估报告》指出,201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总吸烟人数为3.56亿,较2002年调查结果有所上升;现在吸烟者人数仍然为3亿,和2002年相比没有变化。
    相比于庞大的吸烟人群,更多不吸烟者遭受着二手烟侵害。
    所谓二手烟暴露,又称为被动吸烟,即由不吸烟者吸入吸烟者呼出的烟雾以及卷烟燃烧后的产物形成的混合气体。根据目前的暴露水平估计,在9亿多不吸烟的成人中,有5.56亿人暴露于二手烟,加上1.82亿儿童,共计有7.38亿不吸烟者遭受二手烟危害。
  报告还指出,公共场所二手烟暴露依然十分严重,尤其在政府办事机构、餐馆等场所。在办公室等工作场所,二手烟暴露的比率也十分严重。
  为了达到戒烟的目的,近年来,市场上有一种说是在烟嘴中放了中草药的烟嘴,说是可以控制烟雾中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而我对其有效的功效表示怀疑。
  因为在一支价格不扉的烟嘴,在其中可以储存的中草药量是有限的。而且中草药所含有的成分和时效功用也是有时间性的。在超过其药效后不仅起不到克制烟草中有害物质的作用,还会有负作用,就同烟草中有害物质一样成为吞噬人体器官的无情杀手。
  而对于用电子吸烟,在假烟中添加有关尼古丁以及有关化学药品来代替卷烟中可刺激中枢神经让人兴奋剂,让吸食者产生变象依赖的手法,本人不仅不屑一顾,而且还是持反对意见的。
  在广大烟民不愿戒烟,完全禁烟令很难实施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利用现代科技和更加完美的方案以达到烟草同经济发展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和谐,把烟草对人体健康的伤害降低到最低,让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化呢?
  我认为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为有一从事中医药研究的专家已经十几年的苦心研究完成了这一课题。其保健烟枪和滤烟液已经申报了发明专利,健烟枪申请号为:200910158396.1和滤烟液申请号为:200910158397.6。
  以上两项专利发明已于2011-1-12日公开。希望意开发生产系列产品造福于国民的有识之士与专利发明人周先生联系。手机为:15173996508
  
  {附发明简要:根据阴阳协调互补,万物相生相克的自然规律。经研究者苦心竭力十几年的研究实验,从数百种有益人体健康的植物中提取筛选并经历了一千多次的实验配制。最终从中挑选出四十几种神奇的植物配制而成的可克制、中和并能够彻底转移消化烟草中所有害人物质的神奇武器——滤烟液。
  滤烟液可让吸出的烟雾在经过保健烟枪特殊的过滤程序后。也就是说,只要吸进的烟雾经过了滤烟液的过滤,那烟雾中所含有的有害成份就会被强制阻留在滤烟液中被滤烟液中和消化掉。并且转换成一种有益于身体健康的烟雾。不利的部分已完全被强制中和消化在滤烟液中。吸进的烟雾就不会再伤害人的健康了。
  因为滤烟液是由对人体有益无害的纯天然植物提取配制而成的。经其过滤后的烟雾不仅仅只是安全的了,而且还有预防感冒、有着清热解毒和消炎的作用。对咽喉炎和口腔炎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吸进的烟雾满口溢香,不再呛人。还给人以清爽,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而过滤用的烟枪,同样设计的精美科学,主体有纯白、淡黄、粉红和绿紫等颜色,并根据不同的造型印刷精心描画的人物花草图案。再配上为不同消费群体撰写的诗词,它即是保健用品,又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可与烟随身配挂在腰带上,很是方便的。让吸烟者更显风流潇洒,让其文雅气质大放华采。
  保健烟枪好比是一支现代化的高级枪械。如果没有滤烟液这个神奇的武器,它充其量也只是一支设计精美复杂的吸食工具和艺术品。本身的功效也就只能起到保护嘴唇和手指的作用。其内部科学的设计也就失去了意义。
  所以,滤烟液才是彻底制服烟草中所有害人物质的“子弹”。如果像古时用的铜水烟筒和现今山区农民的长竹筒那样只有普通的水来过滤烟雾的话。即使是一天一换水,也会有90%以上的有害物质会随烟雾进入人体伤害健康。而且吸进的烟雾淡而无味。若不一天一换,危害就同未过滤前一样。
  而用特制的烟枪装上滤烟液过滤,不仅不会受到伤害。而且比未过滤前具有更好的提神功效,可以给人起到真正的蓄精养锐,保护健康的作用。

来源:天涯社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