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616|回复: 0

从家书家训中体味历史名人的“人味儿”

发表于 2021-8-8 19:21:3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张华娟

推荐图书:《古代经典家书导读》《古代经典家训导读》
张华娟: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文社科编辑室主任,编审,中国古代文学博士。曾主编“人教版必备古诗词”丛书,策划《致青年编辑的十二封信》《给青年编辑的十六堂课》等优秀图书。
[table=100%,#ffffff][/table]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古人对“家和”的追求,在外体现为思乡念亲、传情达意的家书,在内体现为训诫子侄、教导后辈的家训。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近推出了由厦门工学院国学院院长王人恩教授编著的《古代经典家书导读》《古代经典家训导读》。两本图书各自精心挑选、整理了从汉至清代的53篇家书和50篇家训,以兼具学术性、普及性、趣味性的方式,聚焦家庭教育,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一点添砖加瓦的工作。
  除收录家书、家训原文外,两本书还设有“名言警句”“作者简介”“注释”“大意”“导读”五个栏目,知人论世,多维切入,力求对经典作品做出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解读,为读者打开一扇品味文学、读懂历史、汲取古人智慧和经验的视窗。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经典家书、家训首先是古代文学的瑰宝,字里行间洋溢着文言之美,值得读者反复品味。如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融叙事、抒情、写景、状物于一体,文采奇绝,笔触细腻,堪称南北朝赋文中的上品佳作。又如刘向的《戒子歆书》,历史掌故与说理议论相得益彰,生动形象,言近旨远,足以见出作者深厚的文史功底。
  其次,家书、家训从“家”这一独特的角度切入历史。刘邦、诸葛亮、朱熹、文天祥、纪昀等一系列历史名人,不再只是史书上干巴巴的名字,而在对家人的殷殷叮咛、谆谆教诲里说出了他们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许宏大,或许琐碎,但无不泛着十足的“人味儿”。王安石管着变法之类的国家“大事”,却也会为婚姻这等“小事”苦恼,特地写了一封《与舅氏吴司录议王逢原姻事书》,提醒舅舅择婿不论门第,当以才德识人。大儒朱熹在钻研理学之外,以齐家为中心,在《朱子家训》中阐述了家人的相处之道。读罢行文优美、感情真挚的家书、家训,我们会发现,原来某些困扰我们的难题,竟是人同此心,古今无殊。譬如那“马上得天下”的刘邦早年轻视读书,在晚年发现太子写字“犹不如吾”,便留下《手敕太子》,教导儿子读书治学。明朝的一代贤相张居正也面临着教育孩子的难题,在《示季子懋修》中告诫连续两次科举落榜的儿子,切勿好高骛远,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才是为学、为官、为人的正道。古为今用,更显古之价值,就让我们从这些千古留名的“前辈”身上,吸取一些珍贵的经验和教训,来作为自己人生的借鉴。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近年来,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的重视。《古代经典家书导读》《古代经典家训导读》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养料,从经典篇目中探寻指导家庭教育的良方,为现实生活提供有益参考。“天下之本在家”,求家和,方能聚人心、兴万事、振国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