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华网长春12月25日电: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喝酒、打牌等“灰色技能”开始走俏职场。在应聘过程中,同样条件下,掌握一两项“灰色技能”的人往往会被企业另眼相看。同时,掌握“灰色技能”也已经成为很多人求职、升迁、创造业绩的重要“法宝”。
无独有偶,11月8日,重庆九龙坡区巴国城广场,四名西装笔挺的年轻人醉倒在广场上。四人是来参加某公司招聘复试的,因拼命喝酒挣表现而喝醉了。这说明当下社会用人单位招聘过程中不仅仅是个别单位存在“灰色技能”偏好的问题,而是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而这些“灰色技能”的招聘偏好,也正由“地下”翻到地上,成为响当当的“人才硬件”,这当然应当引起人们的警惕。
大学生是一张白纸,尽管在学校中经历了人生,学到了技能学到了知识,但对于社会经验来说,仍然是一张白纸。若用人单位在这张白纸上画彩画,那这个大学生可能接受的就是彩色,若用人单位在这个大学生的白纸上画炭画,那这个大学生可能就只接受了灰色和黑色,这其实是一种必然。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一代人才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灰色人生”必然制造出大量的“灰色人才”,“灰色人才”必然是社会风气的污染源,这仿佛是一个“灰色人才链条”,将腐朽文化腐败文化“发扬光大”,而不可能净化社会空气,也不可能培养出一大批学问型学者型人才来。整个“灰色人才链条”,其实将成为一个大染缸。
究其根源,此种社会弊病早已经存在若干年,单位里存在这种畸形人才,黄宏演绎过的“酒鬼能人”在推销员的行列中已经是过去时。今天的职场上,“酒鬼能人”必须超越过去的推销员才算能人,这只是一种中国式的逐利的畸形方式、畸形渠道。
“灰色技能”吃香折射用人单位逐臭,逐臭的功利化进一步污染了社会风气,恶性循环之下,首当其冲的是大学生成为“灰色职场”“灰色技能”的牺牲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