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您去远方
“每颗心上某一个地方,总有个记忆挥不散;每个深夜某一个地方.总有着最深的思量。” ———题记
一切都难以相信,父亲转眼离开我们快三个月了。人生苦短,看着一页页翻过的日历,蓦然回首阴阳相隔恍如瞬间。父亲在那边一定过得好吧,全家人希望他生活健康得很呀!
人生如似水流年,韶华飞逝,扬手是春,落手是秋,终将成过往,刻骨铭心。去年2月的一天晚上,我陪不慎在修整门窗时摔下的父亲临时在市人民医院急诊室(因未办到住院手续)打针治疗,夜里凌晨2点左右,父亲在睡梦中突然惊醒,他说做了一个不好的梦,奶奶情况不妙恐有不测。于是办理完手续拿好药已是第二天下午,回到家中我看到奶奶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也就放心地回贵溪了,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就接到奶奶离世的噩耗。
去年8月中旬,父亲因身体健康原因再次入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医生说病情非常严重。23日马上转入一八四医院治疗寻找救治的机会,因未找到做手术的医生,月底急转入上海东方医院治疗。办好住院手续的第二天父亲就进行了第一次手术,在医院张教授、谢教授的关心照顾下,国庆节休完假的第三天又进行了第二次手术,兄弟姐妹都轮流到上海照顾,一直到10月17日从上海回家。在家里总共待了超过半年时间,直到安然去世。应该说父亲在家里走的时候是安详地离开我们的。
感谢单位悲悯为怀,给我假期,让我得以和父亲进行思想交流,在他最后的时光里分享他的人生阅历、教训和经验,使我们对未来增添了战胜困难的许多勇气和信心。也因为有奶奶、父亲的护佑,我们未来的生活也将获得更好的健康发展。
一
在父亲患病期间,作出最大牺牲的是与父亲共同生活了52载的母亲。她每日以泪洗面,沉浸在既要照顾好父亲的衣食起居,又要面对父亲随时离开的悲伤心情之中,而这一切随着父亲的远离而母亲更加悲痛。当下姐妹有空常到家中与母亲谈心,帮助她度过最艰难的阶段,让母亲多想起过去美好的事情、美好的生活,渐渐地把未来的生活谋划好,调理好心情,才能走出悲痛的情绪。
在此更要感谢小姑和小姑夫对父亲治病的关心和照顾,大姑和大姑父提出了许多治疗的建议,二姑和二姑夫也非常关心父亲的健康。大弟一直跟随父亲左右,与父母一起生活,理当照顾父亲多些。他不讲条件,从不抱怨,一心一意陪伴好父亲;小弟已经结婚,但是仍和媳妇一道经常到家里照顾父亲,做可口菜肴,购不少药品,付出了许多工作量;姐姐也因要照顾小孩,但只要有空都会前来家中探视。而我却因距离尚远,只能多和父母联络,非常遗憾不能在父亲跟前侍候左右。
这半年多来,全家人以照顾父亲为生活中心,为父亲的生活质量提高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而这一切父亲在最后的阶段告诉我。他说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可叹甘露无处享”(父亲写的诗句),即使他有一天会离开,他会在另一个世界一如既往地护佑这个有爱的家。
二
父亲住院时告诉我,28岁那年他亲眼目送爷爷的离世。那时生活困顿,他和妈妈勇敢地接受了生活的挑战,与奶奶一家六口人一起共同奋斗,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爷爷虽离开,父亲依然在和爷爷“对话”,因为从1971年到1988年,父亲一直为爷爷蒙冤的事情奔波在路上,我经常在夜里看到父亲吸着香烟奋笔疾书写材料的场景,皇天不负有心人,通过17年的努力终于使爷爷平反昭雪。
父亲为人和善、讲诚信,有正义感、有爱心。在他当年成为一名小学老师时,六七十年代他救下了惨遭殴打的年轻老师,为蒙冤的同事奔走呼号;在他当工人之时,他经常为工厂发展出谋划策忙各项事务;在他为家庭做小生意卖陶器之时,他捡拾到他人丢失之巨款,通过镇广播电台一遍遍播出直到物归原主;在单位的员工眼里,他经常为相邻朋友治病彻夜不回只为到山里采摘急需的药材,在儿子眼里,他为在部队负伤的我寄送了珍贵的药酒让我疗伤;在姑姑叔叔眼里,他为被杨家殴打的奶奶伸张正义直到将凶手法办;在乡邻眼里,他为村民帮忙盖房从未讨价还价干活最勤汗流得最多……
他那正直、善良、朴实之美德,如黄山上松柏的坚贞,如藏族哈达的高洁,如青藏高原上格桑花散发的美丽幽香,在乡间广为传颂。
三
中年的父亲做出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举家迁回到家乡刘家村。父亲自豪地说:刘家就是我的祖先居住之地,这里人杰地灵,没有欺善怕恶,家人友善富有爱心,自然会善待自家人。正因为如此,村庄从未将我们当外人,而是当成真正的族人。他们大部分都是我的长辈,自然都是我的亲人。
父亲在家里养病期间,以超人的体力和勇气做着各种活:从修窗子到房屋捡漏,从处理新厂废料到整理制作水泥石狮,事无巨细,不顾家人阻拦和劝阻,以患有绝症的残躯玩命地干。每忆此,我非常难过,我知道父亲想在他离开之前争取多做些事,帮助家里多赚些钱,其实父亲完全可以多休息,不用干这些活的,这样父亲可以和我们一起生活的更久些!而父亲就是这样性格的一心为家的老人!
父亲的交待。在弥留之际,七十四岁的父亲说他无怨无悔,责无旁贷,已经完成了爷爷交给他的所有任务和使命,现在可以到那边向他交待了!在人民医院,父亲向我告知全家人以后生活应这样去做:一是要讲究孝道,尊重母亲、赡养母亲;二是把健康放在重要位置,常锻炼补营养,有病快治保健康;三是要团结友爱,与人为善,自强自立,清白做人;四是要常回家看看,享天伦之乐。归纳为做好人,保健康,尽孝道,家有爱。
从未想过父亲有一天会离开,但父亲真的走了。父亲的丧事在村庄良发爷爷、西涅叔叔还有许多亲属的张罗操持下,亲属来了七十余家,从办宴席、送葬到走七,一个程序不少,总体办得还算比较体面吧。父亲曾经暗示我,要做得不能太差,要过得去,这样他就可以放心地去了。
四
我小时一直都在家里长大,与父母在一起生活,一直到我去部队参军。可以说18年都和父亲在一起生活。因为家境贫寒,也由于社交面窄,除了三五个要好同学外,基本业余生活就待在家里。因此只要有空闲,我就去父亲的单位看他干活,听他讲故事,观察他怎样处理人情世故,从父亲的言行潜移默化学习做人的哲学和道理。可以说,自己的人生信条深受父亲的影响,几乎和父亲正走着同一条路。
父亲的才艺在单位颇有名气。从每年他写的春联就可以看到父亲的书法水平一流;父亲的二胡在厂里也很有知名度;父亲还会上山讨草药,只要能帮助他人治病,他总是乐此不彼,从不收费;父亲一直进行陶瓷雕刻技术的研发,集美术、雕刻、人文于一身,历时四十多年最终研制成功。遗憾的是父亲还没有销售出去,市场还未开发。但是他雕刻的水准,技艺愈加成熟,几十年的磨练,使他的技术自成一体,可惜我们都不会,只能眼看父亲的技艺要失传了。
我是在听父亲讲述的故事中长大的。只要父亲在做陶瓷工作之余,工人们便会围到父亲身边,缠着父亲讲故事。有西游、水浒、三国,有隋唐演义、薛仁贵征东、三侠五义,好多好多题材,有时讲半个小时,有时超过一个小时,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不停地给父亲递烟,最后总因为要收工才不舍地离开……
家境贫困,父亲、母亲相依为命,从无到有,吃着最差的菜,穿着最差的衣服,把最好的都留给了子女,从酸苦的生活中我们品出了坚强、幸福。不管是在学校念书,还是参军参加工作,我们做子女的时刻感受到长辈给我们幸福而自豪。因为有这样有大爱的父亲,因为他的默默付出、勤于耕耘和积极进取,使我们整个家时刻充满了爱的氛围。
……
青山有幸留忠骨,碧海无垠不扬波。如今父亲虽然去了远方,在我们的眼里他只是去了一趟长途旅行,他历经千山万水,他依然风尘仆仆,我们留下了临行前他永远的容颜、留下了他喜欢拉的二胡曲、留下了他对热爱生活的话语、他给我们的封封来信……父亲给我们留下的笔笔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被家人遗忘。
若有一天在梦中能重逢,就让幸福和思念撒满整个夜晚。父亲永远在我们心中和梦里,您放心吧,父亲,我们将继续好好地生活,带着您的梦想,孝敬母亲,让我们的母亲她长寿、快乐、健康!(江铜贵冶 刘献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