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交通运输部1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副部长翁孟勇回应368万天价过路费案时表示,没有收费公路的政策,就没有中国交通的现状,也没有农村公路取得的这些成就,收费公路政策对支撑中国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进作用。翁孟勇称,现在世界上大概有六十多个国家采用我们现在这样一种收费公路的政策。(1月18日中新网)
在官言官,在商言商。从副部长的发言可以看出,公路收费的功劳是巨大的,意思显然是,以后也理应继续存在下去,不然以后怎么给大家提供宽阔平坦的高速路?怎么改善农村的泥土路?而老百姓显然不这么看,很多人觉得你收费不能脱离国情,收得没完没了,公路公路总要有些公共性。
其实,公路建设国家投入那么多,建成后维护保养都需要钱,该不该收费本不存在什么争议。关键的问题在于,每一项针对公共的收费,都必须有相应的公众权利做保障,要信守一些基本的原则:比如考虑民生的压力、考虑大家的承受力,比如基本的收支透明,最起码,总不能真的像媒体分析的那样不逃费连本钱都保不住吧?
既然翁副部长说到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采用的是收费公路政策,那么我们就看看国外的公路是怎么收费的?美国号称“汽车王国”,美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为9万多公里,而其中收费仅占8.8%。日本的高速公路遵循行程越长折扣越高的收费原则,在高速行程越长费用越低廉,这在国内是闻所未闻的。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在车辆通行费所占人均GDP的比例中,中国以超过2%居首位,超过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
我们姑且认可“收费发展”的正当性,那么是不是也应当厘清相关部门所收费用之中,到底有多少是用于还贷以及道路建设和维护的?又有多少是用于私利的?又有谁来评估当前的收费水准,是否已经超过了民众的承受?如果这些问题弄不清楚,总不能用一句“辉煌成就”,就抹杀一个个体的真切感受吧?
“收费为了发展”这样的论调,其实并不是孤立的: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只有高房价才能救中国、教育如买衣好学校价钱高……折射出某些官员的真实心理与行为准则。这种逻辑貌似有理,实际上却隐藏着一种让人不寒而栗的逻辑。顺着这种逻辑推导下去,只要为了发展就可以强制民众作出牺牲,只要为了发展就可以不择手段,结果是什么?只能是费没有少收,人们的生活质量却没有多少提高。这算什么逻辑呢?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些年来,我们的财政收入在急速增长,各地建设也是以“摊大饼”式的扩大,值得骄傲的当然很多,但百姓的幸福程度并没有完全成正比地提升,民众也面临医疗、住房、教育等现实的重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百姓经常在为发展付出代价,比如支撑穷国办大教育就该高交费,但所应享受的成果,却常会在如此逻辑下被隐秘地蚕食。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样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如果发展以后没有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没有提高大家的幸福指数,甚至可能处处让民众作出牺牲却没让他们共享到成果,那样的话,就是建再多的高楼,修再多条的高速公路,又如何能得到民众的认同?为了成就,大家就该多承受,这样的逻辑实在应该被好好检讨了。(田德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