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召开的北京市人大会议上,北京市财政局新闻发言人孟景伟表示,将就市民提出的公开北京市公车数量的申请作出答复。据北京市财政局几名官员表示,北京市的公务车数量并不多,在北京机动车总量中所占比例极小,肯定低于公众的想象。(据1月18日《新京报》)
公众想象中的北京公车数量大约会是多少?实际上又大约是多少?
公众的想象并非凭空而来。去年11月,中央电视台在一篇报道中披露,北京市公务用车已达70万辆,占全市机动车总量近15%。另据2006年11月2日《北京日报》报道,中非合作论坛北京高峰会议期间,北京市属政府、企事业单位按80%比例封存公车,“截至10月31日晚6时,已有49万余辆公车入库封存”。由49万辆公车为公车总量的80%,可推知2006年底北京市公车总量约为61万辆,4年之后,这个数字增加到了70万辆(央视报道披露数字),应该是比较可信的吧?
必须看到,公车数量不只是一个数字,而是与公车的概念密切相关。严格意义上讲,北京市的公车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北京市属公权机关(党委机关、政府机关、司法机关等)以及具有公权机关性质的公共组织(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的公务用车;二是北京市属事业单位(包括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公务用车,其中部分车辆虽然不是财政全额拨款购置,但或者获得了财政补贴,或者享受了国家税收优惠,应当属于公车管理的范畴;三是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事业单位、中央企业等主要在北京使用的公车,这些车辆的使用与北京的交通状况密切相关,北京治堵方案中限制的公车,也理当包括这些车辆。
所谓北京公车数量“肯定低于公众的想象”,全部的奥秘可能在这里:有关方面把公车概念局限于上述第一部分(市属公权机关的公务用车)中的一部分(各级党政机关的公务用车),这是一个大大缩小了的数字,一个严重缩水的公车概念。反之,如果把上述三部分公车都包括在内,北京市的公车数量只怕是远超出公众“想象”的。(潘洪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