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72|回复: 0

红色百宝 奋斗百年丨一份不一般的发言稿

发表于 2021-8-16 06:49: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黄垚
  这是一份不一般的发言稿。
  1954年9月举行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它被当众宣读。如今,它被中央档案馆收藏,成为珍贵的历史档案。
  时隔67年,泛黄薄纸上的蓝黑色字迹已有些模糊,但它的主题——“如何争取妇女同工同酬,解决妇女家庭问题”及其时代意义,却在岁月洗礼中愈发闪亮。
  这份发言稿的主人是申纪兰。她生前是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当年的大会上,这位没上过几天学的农村妇女,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了在山西一个贫穷村庄,妇女通过劳动争取解放和男女同工同酬的故事。

  画面在1952年春耕中徐徐展开——
  平顺县西沟村十几个妇女正在地里热火朝天地锄麦。一直以来,田地并不是她们的主战场。“好男人走到县,好女子不出院”,围着锅台、炕台和碾台转的“三转妇女”才是她们的标签。令村里人震惊的是,三十五亩麦地,妇女们三天就锄完了。
  为发动妇女离开家里、走向田间,申纪兰费了不少劲儿。男社员一听妇女要参加主要劳动,便觉不可思议:“看透你们了,起不了多大作用。”上年纪的妇女也认为“妇女成不了大事”。体力弱、技术低,不只是旁人,连妇女们都在质疑自己的能力。
  发言稿斑驳的字迹里,至今还能看出申纪兰向妇女们讲解通过劳动争取权益的努力——“你不劳动,穿也穿不上,男人也看不起你,咱要好好劳动分上粮食,也能吃上穿上。”
  妇女发动起来了,但她们每天挣的工分和男社员的相去甚远。申纪兰在发言稿中提道:“这样又影响了妇女劳动积极性”。
  于是,一场比赛在女社员和男社员中展开了。同样数量的男女社员在一个山梁上匀粪,结果不到中午,妇女们就匀完了,而有的男社员还没有完成。这让反对同工同酬的男社员们心服口服。
  经过多次争取,妇女们终于能干一样的活、记一样的工分。申纪兰们的努力,成为轰动全国的新闻,各地争相学习仿效。
  无数像西沟妇女一样的女性走出家门,在不同领域发挥自己的力量。“男女同工同酬”也正式写入宪法,并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今天,广大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巾帼风采更加美丽,半边天作用愈发彰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