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056|回复: 0

澳大利亚人施皮格尔曼的中医情缘

发表于 2021-8-22 08:50: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郝亚琳
  位于澳大利亚悉尼东部的波茨角是一个时髦前卫的社区。商业中心地带一栋白色五层小楼里,有一间中医针灸诊所,丹尼尔·施皮格尔曼就在这里坐诊。
  施皮格尔曼是土生土长的澳大利亚人。日前在接受采访时,他告诉记者,他与中国文化结缘于十几年前。当时,他到中国看望在上海复旦大学学习中文的妹妹。“那是我第一次去中国,我对那里的一切都很好奇,特别是中国文化。”他说。
  那时,施皮格尔曼是一名搏击爱好者,但肩部的积年伤病严重影响他的发挥。在尝试了很多治疗手段却收效甚微后,他想到了中医。通过针灸、站桩辅以西医治疗,施皮格尔曼的肩伤逐渐痊愈,他从此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
  “那段经历让我大开眼界,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我真的从中医中受益,我也想在西方世界分享它。”施皮格尔曼说。
  他开始在悉尼中医学院和西悉尼大学学习中医,同时去北京同仁堂在悉尼的分店实习。一段时间后,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去中国学习。“我想学得更多更深一些,我还想学中文、中国文化,于是我申请了去中国的大学学习。”施皮格尔曼说。
  他先在山东大学学习了一年的中文,又去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药理论和实践。他还去了武当山一年,同时学习针灸和中药知识,有时还去山里采药。施皮格尔曼认为,中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也有很强的适用性。
  “现代人压力很大,常常肌肉或关节疼痛,针灸对此有很好的疗效。不仅是针灸,我相信中医的理论和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有益于人体健康,因为它讲究自然更替、季节流转。如果你常年作息不遵循自然规律,就容易引发健康问题。”他说。
  由于他的患者多是澳大利亚本地人,施皮格尔曼在同患者交流时,会用一些解剖学的概念或是形象易懂的比喻去解释自己的治疗方式,比如将筋脉比喻为河流,不通则痛。针灸的实际效果也让很多患者放下了成见。“我有不少患者刚开始都抱着怀疑的态度,但经过治疗他们会感到身体发生一些变化,也会和我分享自己的感受。”施皮格尔曼说。
  施皮格尔曼有一个做了很多年的、介绍中医和相关文化背景的播客,最近他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也开了账号,准备将自己在中国的一些学习交流所得放上去,他还考虑继续去悉尼大学学习,研究与中医药相关的中国古代典籍。
  “中医的一些理念有特定文化内涵,需要了解中国文化才能更好地理解它,但也有很多内容是其他文化背景的人同样可以理解和适用的。”他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