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5|回复: 1

三伏天结束,这6件事不能做!

发表于 2021-8-22 11:05:4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8月20日出伏
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
正式谢幕
不过
接着我们却迎来
最凶险的34天
如何安全度过?
润秋燥、解秋乏
到底该怎样做?
是“最凶险的34天”?
从8月21日开始到9月23日秋分,正是夏秋交替时节,这34天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最频繁的时候。
早晚凉爽,昼夜温差逐渐拉大,这正是所谓的“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而这样的昼夜温差,最受影响的就是血压。
专家指出,“秋老虎”这种天气白天闷热、高温,但早晚凉爽,一天中的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度,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时候。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伏,代表一年中“宜伏不宜动”的最热时日,每年的“三伏”大都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之间。
告别了“三伏”,是不是意味着告别了夏天呢?罗澍伟认为,理论上说应是如此,而且今年出伏后的第四天,就将迎来标志着暑热行将结束的“处暑”节气。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大部分地区仍会处在炎炎夏日当中,不会马上凉爽,人们还要当心“秋老虎”发威。
所谓“秋老虎”,是指出伏后短时间回热到35摄氏度以上的天气,大多发生在每年公历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气候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
微信图片_20210822110424.jpg
出伏后,6件事不能做!
1
醒后立即起身
天气逐渐转冷,经过一晚上的人体处于静止状态,血液粘稠度增高,血管阻塞发生几率大,也有可能会加剧供血不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
一大早去晨练
夏秋交替季节,温差逐渐加大。有些人四五点钟就外出晨练,此时人容易受寒冷的刺激,让早晨本已较高的血压上升更快,从而增加了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
3
渴极了猛灌水
高温天出汗多时,身体缺水速度也会加快。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心脏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4
刚吃饱就午睡
季节交替之际,很多人晚上睡不好,午睡半个小时左右很有好处。但忌餐后即睡。因为中午温度高导致皮下毛细血管扩张,加上饱餐后血液涌向消化器官和大脑争血,此时入睡便有诱发脑梗死的危险。
5
短裤背心继续穿
出伏后,早晚比较凉快。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如果继续穿短裤、背心之类太清凉的衣服,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6
夜晚还开空调
出伏后,尽量不要在夜晚睡觉时开空调,以免半夜时空调的阴气与外界的寒气入侵人体内脏、经络和骨关节,引起感冒、腹泻、颈肩腰腿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秋老虎’有时来得早,有时来得晚,有时还会去而复返。清代的《清嘉录》总结说:‘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秋老虎’带来的暑热天气依然要维持半个月以上,但总的来说空气湿度大减,昼夜温差开始增大。”罗澍伟说。
出伏后天气日渐干燥,人们易患干咳少痰、口干舌燥、鼻咽不适等“秋燥”之症;又由于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易感疲劳,也就是民间常说的“秋乏”。
罗澍伟结合民间传统和养生专家的建议说,对付“秋燥”,首先是及时补充身体水分,经常喝稀饭、清茶、菜汤、豆浆等;常食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萝卜、蜂蜜、菠菜、番茄、芹菜、薯类、莲藕、银耳、百合以及各种新上市的时鲜水果;一日三餐,应多清淡,少油腻,注意增酸少辛,合理饮食。
为有效驱除“秋乏”,罗澍伟建议,若遇天高云淡的爽朗秋光,要到户外走走,适当做些有氧运动,如爬山、慢跑、散步、做操等;经常按摩和梳理头发,保持头脑清醒;适时调节情绪,保持良好心境,缓解压力;注意劳逸结合,早睡早起及午间小憩。


来源:中国妇女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2 22:02:32 | 查看全部
注意秋老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