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齐鲁晚报
        义务教育“双减”政策落地,多地陆续推出细则。“双减”就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目的,也是对群众多年期待的有力呼应。
做好“双减”工作,家长和社会都是重要的责任主体。在家长理性面对的同时,校外培训机构也应顺势而为,该退的退,该转的转,不能逆流而动,更不能阳奉阴违打“擦边球”。
这些年,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的无序发展,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加剧了家长的焦虑,给很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扰乱了学校的教学秩序,甚至破坏了整个教育生态。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使学科类校外培训乱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是“双减”政策的重要内容,无论各地以怎样的细则落实,可以肯定的是方向不会改变,力度不会打折。
“双减”政策提出,坚持从严审批机构,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原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从严厉的措辞中可以看出,改革力度很大,改革决心也很大。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未经审批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必将被依法查处。政策的“信号灯”已经明确,各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应该审时度势,及时转型转向。
但是,也有些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心存侥幸,还在想着“套路”监管,以为打“擦边球”或者换个“马甲”就能蒙混过关,甚至还在漫天吹嘘,给家长制造“双减”只是一阵风的错觉。资本逐利置国家政策于不顾,置学生和家长利益于不顾,严重扭曲“良心行业”应有的形象,必然会遭到监管部门的重拳打击。
随着新学期开学的临近,各地细则正在不断出台,留给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的“窗口期”已经很短了。此时需要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可以转型的就抓紧转型,找准方向,未来还是一片蓝海,需要退出的就抓紧退费,不要临走“宰一刀”,“卷钱跑路”就是自断后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