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若想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提纲,关键是要研究“人”。
这个“人”,可能是领导,领导的领导,群众等等。
在实际写稿中,要平衡好“用稿者”和“看稿者”关系,既要体现出“用稿者”的职务、经历、学历、性格,又要把握好“看稿者”的关注点及具体要求(写材料贵在四个深度研究!)。
比如,拟写汇报材料时,最重要的是,研究上级领导最想听什么(写好汇报清单11条),本级领导最关注什么,在两者间找准结合点。
前段时间,受命起草了一个常务会汇报材料。题目是落实就业优先、留住人才优先、吸引人才回归优先的相关政策举措。
接到任务后,我首先研究了“三个优先”的出处。把主要领导相关讲话,特别是“三个优先”前后句反反复复读了五六遍,基本弄清了领导提出“三个优先”的主要原因及目的。
由于“三个优先”基本是厅里的相关业务,且我近期对这方面的一些新理论、新进展、新安排还算跟进研究得比较多,所以在研究把握领导意图和相关处室提供的素材时,一直在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予以呈现。
这几年写这类汇报材料(特别是给大领导)的最大体会是,采取扁平化结构处理就好。领导问啥,想知道啥,就逐一回答啥。没有必要挖空心思的去弄的里三层外三层的(1个月写20篇汇报稿的体会)。
基于这点考虑,我决定按三个部分写,一个部分对应一个“优先”。想到这,整个路子就理顺了。
剩下的工作,主要就两步了。
第一步,拟提纲。关于拟提纲,愚拙分享一些几乎百试不爽的实战方法:“将领导反复说的词、句有机放到材料的小标题中,旗帜鲜明地亮出来”(一稿过的诀窍:将领导反复说的放到提纲里),“在拟汇报材料时,把受众曾多次强调的要求提炼到提纲中,亦可增加通过率”,“好的提纲,是对上情、下情、内情、外情的有效提炼,应将各方面情况的最大亮点提炼出来、放大开来”,“具体列框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怎么写的过程 ,而不是为了列框架而列框架。最理想的状态是列出一条框架,下面怎么写非常清晰,具体到共几个子部分,具体说什么,说到什么程度,点出哪些具体情况问题。列框架是最熬心血的,列框架也是深度熟悉情况、深度分析形势、深度研究对策的过程”(愚拙一次讲话提纲拟写逻辑复盘)。
愚拙拟提纲的特点是,纲中见肉,精华尽显,最好是理念、措施、目标、成果的结合体。不见得文采斐然,但需要观点鲜明,用尽量少的文字,提炼更多的关键信息。在这种思想下,很快拉出了提纲:
聚焦“就业优先”,着力构建就业“1+N”格局,实现更充分和更高质量相统一;
聚焦“留住人才优先”,着力强化服务保障力度,实现增人数和得人心相统一;
聚焦“吸引人才回归优先”,着力实施“吉人回乡”计划,实现能人回归和产业回归相统一。
这个提纲,可以说,每个词语都有出处。我的工作,只是选用方方面面在不同场合用过的不同词语,结合单位职能和具体实际,最相对合理的方式予以呈现(领导催材料时,如何快速把零散素材巧妙提炼起来?)。
第二步,填内容。具体而言,就是把处室提供的素材、自己储备的相关综合材料再进行重读、选萃,按每个“优先”进行重组、填充(写材料就是"摞",关键看你会不会"摞"!)。
这方面,愚拙的最大体会是,要想“菜”炒的香,“食材”要尽量丰富和新鲜。
每一篇好的文稿,背后都是海量的有效阅读量。愚拙在拟每篇文稿时,一方面会及时掌握最新的素材,一方面会集大成地把之前积累的素材榨干(多从自己拟过材料中摘现成的)。这样虽然很消耗精力,但通过的概率极高,被领导肯定的概率极高。
 这篇文稿,在填内容中,也一如既往地做到了“榨干”。
事后,这篇汇报材料提纲和文稿思路得到了一致肯定。
源自公文选萃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