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儿时过年
小时候,没有比盼过年更让人渴望的事情了,而现在忙碌的工作似乎埋没的我们过年的心情,只有到乡下,才能体会到小时候那种纯朴的年味。
现在过年,无论年龄大小,见面一声“新年好”,相互之间问个好就算是拜年了。要说过年还是乡下热闹,每年进了腊月,人们就开始忙碌着准备过年。在城市里过年味儿淡,也许是工作的忙碌,在城市电话拜年,短信问候已成为一种时尚。在老家,一入腊月就开始闻到传统的年味儿了,一进腊月年味儿就开始渐渐地浓了,之后就是赶年集置办年货,一直赶到大年三十。终于大门上贴了火红的新春联,张灯结彩,到了除夕,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看着春晚,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在乡下,大年初一人们都穿着新衣和兄弟姐妹排成一列向长辈分别作揖鞠躬,以示一年孝敬老人父母的开始,然后和父母一道给左邻右舍拜年,亲戚之间互相走动,不管平时关系如何,新年新岁也要放弃隔阂和意见,以“和气生财”。
我的记忆中,过年是新衣裳和压岁钱,尽管那钱只是在我兜里路过,最后要上缴到母亲手里。说起压岁钱,我小时候可不像现在的孩子过个年能挣好几百,有的甚至能挣上几千元,小时候父母给我们姊妹三个每人5元的压岁钱,高兴的我们这藏哪掖的,生怕丢了。说起来是压岁钱,到最后这些钱就被母亲以代为保管的名义收回。
“这些年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家家户户基本上都用上了煤气灶、电磁炉。在老家,过年的时候,母亲还会点起土灶,蒸馒头、蒸年糕、炸丸子……。在乡下,正月十五晚上,人们都会在家门后边点一盏灯,这盏灯不是蜡烛,也不是现在的节能灯,而是用碾米面自制的灯,里面放上食用油,用棉花搓成灯捻,点上预示长明灯。在一切的一切被越来越多的新东西、新习惯取代的今天,乡下的年味依然还是那样的浓。
杨雪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