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期待更多帮助困难群体摆脱贫困的举措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春节前为城乡困难群众发放生活补贴。(据1月20日新华社)
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在节日期间,更是努力保证困难群众不因贫困而难以过年过节。采取春节前为城乡困难群众发放生活补贴措施既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的具体举措,也表明了一个经济良性发展、公平公正的社会必然要关注关爱困难群体的题中应有之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年均增速达9.8%,人民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可是我们无法否认的是,我国还存在一定数量的困难群体,这些困难群体,还挣扎在生存陷阱边缘,还因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生活难痛苦不已。如何解决好低收入职工家庭的生活、子女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已然成为当前党和政府需要解决的民生大事。
从加大教育投入,平衡教育资源入手,帮助困难群体摆脱贫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之本,只有教育发展,人们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才会更高。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重要机会。党和政府正通过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增加对偏远地区教育资源投入,健全对低收入家庭子女上学的保障制度,防止低收入家庭贫穷代际传递,帮助困难群体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从保证充分就业,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入手帮助困难群体摆脱贫困。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成员通过劳动就业,获取劳动报酬,以保持自身生存发展和享受,正是社会发展的良性状态。而很多困难群体往往因为技能单一而下岗失业导致家庭贫困,生活艰难。党和政府正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资金投入,改善就业服务和就业环境,保障社会成员特别是贫困家庭充分就业,尤其是要解决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既预防贫困边缘家庭陷入贫困状况,还帮助贫困家庭摆脱贫困。
从改善分配关系,建立收入正常增长机制入手帮助困难群体摆脱贫困。收入问题是涉及社会成员最核心的经济利益,也是维持生存发展的根本。个人收入增加,社会分配体制公平是一个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部分成员收入停滞,容易造成绝对贫困,而收入分配不公,差距过大,容易造成部分群体生活艰难,心理失衡。党和政府正想方设法让全体社会成员收入水平随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又千方百计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正要进一步理顺和完善收入分配政策,不断推动劳动者的收入水平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提高,在确保收入分配起点公平、分配过程公正、分配结果规范的前提下,对市场竞争的弱者给以保护,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政策倾斜。
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救助政策入手帮助困难群体摆脱贫困。“人有旦夕祸福”,人们在生活中会遭遇很多不确定和难以靠个人解决的困难,这就需要国家和整个社会构筑一张安全网,让社会成员在遇到灾害时能够靠国家和社会力量解决问题。有很多困难群体是因为子女上学、家庭成员患病或遭遇自然灾害时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措施而陷入贫困。党和政府已出台或正在出台一系列关系到养老、医疗、就业、工伤保险等政策法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也进入攻坚阶段,亿万职工将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必将解除广大职工的后顾之忧。
我们欣喜地看到,各级政府各部门正在兑现着“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庄严承诺,“十二五”开局之年在改善民生上要办的几件实事正在践行。我们有理由期待,通过党和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的落实,更多帮助困难群体摆脱贫困的举措必将出台,让困难群体逐步从生活困难中摆脱出来,使其保持生活的尊严和平等的社会发展机会必然不是梦想!来源: 中工网 苏文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