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24|回复: 0

他乡遇故知

发表于 2011-1-22 16:16: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唐治玺

   古诗《四喜》“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其中的第二喜“他乡遇故知”让我有着切身的感受和记忆。

    上世纪60年代初,我从重庆二机校分配到松藻煤矿的第二年即1962年,深秋的一天,通过翻看别人的家信才得知儿时的一位伙伴同在松藻矿工作,虽然同在松藻煤矿机电科上班一年多了,但相见不相识。最终上演了一场半个多世纪三代人的离奇故事。

    那天下午,我们溜子班的几个年轻人,早早地来到机电科学习室,等待参加学习。这时,邮递员送来了当天的报纸和信件,其中一封信是正在井下当班的溜子司机吴景才的。寄信人地址是山东省某县公社。出于好奇,我们几个年轻人互相怂恿,怯生生地拆开了那封信。那些年,我们还不太懂得私拆他人信件违法,相反,青年朋友的家信,往往还互相传看,分享苦乐。信文内容是:哥,我跟爸妈回到山东老家后很后悔,我不愿呆在农村受苦受穷,我决定去新疆谋生。今年,生产队分了一点花生,现给你寄去几斤,云云。落款是妹妹景美。我反复轻念“景美,景美,景美”。呀!这不是我在荣昌读书时同班同学的名字吗?当即有人说,吴景才正是从荣昌来的,而机电科的同事一直都叫他“吴山东”。

    这让我立刻回想起来,吴家兄妹的父亲是南下干部,山东人,在荣昌县农场任场长。当年,我家住荣昌畜牧兽医学校,与县农场马路相隔。儿时,我和玩伴曾到农场果园,偷摘柑橘,与吴家兄妹有过交往。后来,长我两三岁的吴景才考上煤技校,毕业后分配到了松藻,而吴景美与我同龄同校又同班,她身材高挑,挺漂亮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她是我们班上唯一一个穿皮鞋的女同学。毕业后我们考取了各自的学校,就再也没有了往来。

    当晚,我等吴景才下班后,跟他交谈,他也异常兴奋,原谅了我们拆信的不恭行为。

    吴景才在工作上是顶呱呱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就在1962年的松藻煤矿“4.13”瓦斯爆炸事故之后,矿上一个多月都没能完全恢复生产。当时,四石门集中溜煤眼上山6台电溜子,司机下早班的现象相当严重,原因是溜子巷道牺牲了十几个同志,溜子司机独坐那里,心理发怵。在这种情况下,身为班长的吴景才,率先在他们班执行手上交接班,这才把各班都带动起来了。那时,全矿有近20台电溜子,对采煤运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后,矿上给吴景才他们班给予了嘉奖。

    1989年,吴景才从松藻煤矿退休后也回到祖籍山东了,可是,他的女儿却在松藻扎下了根,她就是现任同华煤矿信访办主任的吴玉芹女士。从吴玉芹那里得知,她姑姑吴景美1962年去了新疆,已在那里定居,一切安好。

    而退休二十余年的吴景才,曾两度回矿,我与他只见过一次面,身体特好,还保留着山东人豪爽的性格。我祝愿他“独在异乡”健康长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