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发于《做人与处世》2021年17期
        有一次,作家逢春阶到山东高密参加一个作品研讨会。晚宴上有一盘孔雀蛋,一人一枚。散席,逢春阶瞅见一位先生口袋鼓鼓囊囊的,先生羞涩地微微一笑说:“母亲没见过孔雀蛋,拿回家让她尝尝。”那一刻,逢春阶顿感慚愧,自己的母亲也没见过孔雀蛋,但自己竟不假思索地给吃了。
        还有一次,逄春阶应邀到北戴河疗养,按规定可偕一名家属。去之前,逄春阶本想带着母亲一起。没想到妻子说,人家都会带着妻子或丈夫,哪有带着老娘的!逄春阶的意志也不坚决,就带着妻子。到了北戴河,逄春阶见到上海作家简平,瘦弱的他搀扶着更瘦弱的母亲。用餐,简平都不离母亲左右,为母亲夹菜前,都要小声征求母亲的意见。上下台阶,简平都是站在母亲左边,用胳膊架着母亲,声音很小地提醒:“小心,小心,迈脚,迈脚……”让母亲安全地走过那很陡的水泥台阶。到海边,风大,简平站在母亲身后,两手轻轻箍住母亲的双肩,一遍遍问冷不冷,还用手遮着母亲的帽子,怕被风吹了去。每一次,简平对母亲都极为细心。
        逄春阶后来回忆起这些事,自我反省说:“我时常想起那个孔雀蛋,也时常想起简平母子。我很羞愧,羞愧于我的不坚决。见了美好的东西,就想到母亲,这样的人孝啊,他们的母亲有福。对母亲的态度,决定一个人的境界。”
        人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所以有时候需要通过别人来认清自己。逄春阶以人为镜,通过自己亲历亲闻的两件事,从中审视自我,反思自己对母亲的态度,寻找自己的差距。其实不仅是他自己迷途知返,对每一个人也是幸莫大焉,不由得让我们对照检查自己,扪心自问,如何对待父母,要为父母多做些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