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15|回复: 0

春节特别节目(春运)春运难,何止单纯“运力不足”

发表于 2011-1-23 15:23:1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办好奥运不难,办好亚运不难,办好春运,难!”是流传于网络,又被《人民日报》署名文章引用的一句话。(新华网)
    一定意义上说,这句话描述了客观事实。办好奥运、亚运,之所以不难,是因为可以施行种种限制性措施,通过强行减少在其他环节上的公共服务需求,降低社会运行的复杂程度,换取能集中力量于某一具体事件。反之,办好春运,却绝不能通过限制相当部分人回家以保证另一部分人顺利回家,而必须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最多人能够回家为原则,必须应对公共服务需求的全方位释放,比之于应对前者,不知难过了多少倍。
    春运的难,如媒体所云,“根子在运力不足”吗?不对。如果运力之足,竟足以满足现实的春运规模所需,本身即是大灾难。春运规模相对于日常运量是爆炸性增长,且持续时间不长,不过40天左右,运力足到了能够满足春运规模所需,便意味着绝大部分运力的春运后闲置,且闲置成本必然转嫁在春运成本上,浪费资源不说,甚至会转嫁出“春运票价奴”。
    春运的难,根子不仅在于春运规模相对于日常运量的爆炸性增长,更主要在于此种爆炸性增长在相当程度上是人为制造,并非不可避免。即春节对中国人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团圆,被撕裂的家庭越多,春运的规模越大。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国家的家庭被撕裂率有中国这般高,复之以人口世界第一,以及特定日子里的团圆传统,造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爆炸性增长幅度,和最大的特定时段运输规模。
    或者,可以这样假设:如果不是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如此大,哪里会有如此多的人必须远走他乡?如果不是主要以户籍为标准,造成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纵是许许多多人还必须外出打工,也有能力“人生是一粒种,落地就会生根”,又怎么可能有如此多的家庭被撕裂?没有如此多的家庭被撕裂,又怎么可能有春运规模相对于日常运量的如此大幅度的爆炸性增长?春运之难,又怎么可能难到几乎无解的程度?
    如此多的人,借助春节假期才一年或几年一度回得了一次家,买一张回家的车票却如此难,何止是一个单纯的运量问题。
    刚刚发生的一件事,年轻母亲李春凤在浙江打工5年,因为半夜梦见6岁儿子全身是血,与老鼠争食,又为了多少能节约些费用,竟装扮成男人,独自骑着摩托车,耗时6昼夜,长驱2000多公里,从浙江回渝。多么伟大却又辛酸的母爱啊,令人感动之余,还告诉我们,在春运难后,蜷曲着多少家庭被撕裂的痛苦。

来源:羊城晚报


搞不定春运搞什么现代化
  摘要:几十年来,中国在一路追赶现代化。但如果始终伴随着春运难,始终解决不了春运难,世人会怎么看中国的现代化?春运,不过是中国现代化的一面镜子,从中我们看到的是现代化亟须补齐的短板,照见的是必须提升的交通运力和服务品质。
    世界上似乎没有什
么号令,能够像春节一样产生如此巨大的动员力,无声地驱使着人们自觉自愿地踏上归乡的旅程。一年一度春节,如潮的归乡人成为世界瞩目的一道动人心弦的风景。而这风景,既令人感佩,又让人心酸。
    广西农民工摩托车队已然开始了“千里走铁骑”之旅,他们从务工的沿海城市出发,向着偏远的山乡故地,靠一骑摩托穿越数千里层峦叠嶂。他们三五一组,一样的装扮,身穿厚衣,复裹雨衣,脚套塑料袋,后座绑棉被行李,皆行色匆匆而去。去年春节,他们共有13万辆次走千里征程,今岁春节又复如是,明年还是一样的匆匆骑行否?
    这只是春节期间一个令人唏嘘的镜头而已。当你置身熙来攘往的归乡人流中,看那肩挑背驮,挈妇将雏的陌生面孔,却多是约略一样的焦急情绪。听那排数夜的队只为买一张归乡的票,有七尺男儿为买不到票而嚎啕大哭。见那票贩子活跃异常、往来穿梭,在窗口、找关系买不到票,但只要肯出血票贩子手里永远有票。辛酸得都有些麻木了。
    春节是中国人大迁徙的季节,也便成了觅食者的季节,从迁徙者身上扒下一层皮成了众多觅食者的生存之道。广西的农民工为了省钱,又不堪“一票难求”之苦,选择了甘受风雨严寒相欺的数千里长途铁骑飞奔,不用说我们也能够体会到那种归乡的身心自由,那种总是向故乡不断靠近的踏实喜悦。但是,还有更多的人没有这种选择,只能任由觅食者宰上一刀,或受那旅途的艰辛与劳累。
    世人称叹中国人的可佩,在于要求不高,只要能求全,委曲也行,只要能归乡,再艰辛的旅程也愿意承受。在于什么也阻隔不断归乡的心,不管他人用什么样的眼光看着他,不管付出多少劳苦,他都只想以全部的心愿回到亲人的身边。春节诚然是无声的号令,但这号令背后的那种炽热的情感、纯粹的理性,不正是我们民族千百年来淘漉不掉的文化的根、文化的力么?为着中国人的这种不可阻挡的团圆,我们难道就不该用全部的智慧和力量来提供方便以满足么?难道就不该用最决绝的办法让一切觅食者无法觅食么?
    “春运难”,我们都喊了几十年了,为什么到今天依旧是难?为什么春运期间的旅途质量依旧没有根本性改观?我不相信春运是解不开的死结,春运之难不可能破解不了。关键是从什么样的高度来重视中国人的春节团聚问题,站在什么样的角度来看待归乡人的旅途问题,用什么样的科学办法来解决实际难题。如果各色票贩子绝迹了,买票真的还那么难么?如果科学引导不同群体的出行流量,旅途真的就那么挤么?如果对乘客以人的尊重、礼待、理解,归乡人的心真的就那么累么?
    不要说,春运难是现代化进程中必然产生的一个现象,也不要说春运是中国现代化不能承受之重。春运,不过是中国现代化的一面镜子,从中我们看到的是现代化亟须补齐的短板,照见的是必须提升的交通运力和服务品质。

来源:京华时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