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63|回复: 0

提升法治宣传教育水平 助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发表于 2021-9-2 09:33:1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南京日报
           今年6月中旬,中央公布《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对我国的“八五”普法作了全面部署。这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举措,是服务“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力,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
  2020年,是“七五”普法收官之年,南京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为南京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营造浓厚法治氛围、提供优质法治保障。在做好“七五”普法考核的同时,南京“八五”普法应明确工作主线、重点、工作着力点,遵循法治、文化、宣传、教育的特点、规律,全面提升省会城市法治宣传教育水平,进一步发挥区域法治宣传教育引领表率作用,切实满足社会对普法工作的新期待和新要求。
  遵循法治规律,提升法治宣教专业性
  法治作为一种治国理政模式,有其特定发展规律,法治规律既包括法律体系和法治理念的形成、运行、发展等客观规律,也包括法治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互动规律。可以说,全面推进依法治理的过程,就是对法治规律的认识、把握和推进过程。法治宣传教育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省、市、县)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应精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国别特征和省、市、县域特征,遵循中国特色法治建设规律,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专业性。
  “八五”普法应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特别应遵循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法治宣传教育应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体现地方特色。一方面普法内容要全面,法治宣传教育应覆盖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以及法治理论体系等。另一方面普法内容要深入,法治宣传教育应确保所普及法治知识模块全面、周延。法治宣传教育还要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要与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法学教研等法治实务工作一体推进,通过法治实务公开机制,推进法治宣传教育,通过法治宣传教育责任机制,促进法治实务工作。
  遵循文化规律,发挥法治宣教软实力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也是民族的血脉,是道德、法律、风俗、艺术,以及社会主体所具有的各种能力和习惯共同构筑的意识、精神复合体。法治文化是文化的重要模块,我国的法治宣传教育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重要内容,同时,其本身也是法治文化之现象,因此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应遵循文化的综合性、民族性、区域性、柔性等发展规律,以浸润的方式,激发软实力、文化力,进而从理念、信仰层面内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法治宣传教育应将法治元素融入各类文艺作品,融入各类硬件场馆、设施、园区等,推进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等综合、融合发展。法治宣传教育,应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中国特色法治内涵,宣传中国法治文化的演变历程、理念体系、哲学智慧、气度神韵、精神图腾、物质载体等;有独特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人文历史传统的民族和区域,应努力让法治元素融入本民族、本区域文化中,传承、创造富有民族、区域特色的法治文化,以更有效影响本民族、本区域人们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应将法治宣传教育与南京城市文化建设协同推进,充分利用南京城市资源禀赋和独特品牌,将法治元素融入城市文化特质中,在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学之都”“国际和平城市”和“世界体育名城”的过程中,努力建设“法治文化高地”。
  遵循宣传规律,增强法治宣教实效性
  宣传是运用图像、声音、文字、符号等传播知识、理念以影响受众思想和行动的工作。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宣传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宣传经验,掌握了一系列宣传规律。当前,法治宣传教育的大普法工作格局,执法、管理、服务者普法工作责任制等都是对党的宣传经验的运用,“八五”普法期间,各级党委应遵循科学、有效的宣传规律,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
  法治宣传教育平台不同,其权威性、专业性和可信度也不同。要有普法阵地的选择与建构意识,结合当前的信息技术水平,拓展普法网络平台是当然之选。同时,也应延续传统的宣传惯例,强化官报、官刊、官网、官微等信息传播功能,以互联网思维和全媒体视角深耕智慧普法。法治宣传教育作品内容应坚持“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设置普法内容,创作普法作品也应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关怀人心、人性、人情。用人民群众看得懂、听得明白的图文、音频等宣传法治知识和信息;运用技术手段分析各类人群不同的法治需求,努力提高普法质量,提高普法产品供给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遵循教育规律,加强法治宣教针对性
  教育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才能实现预定之价值目标。根据中央规划,“八五”普法期间,普法重点内容主要涉及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党内法规,以及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地方来说,除配合中央普法部署外,还应考虑区域性重点普法内容的选择,地方应根据中央规划,地方党委、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选择。
  法治宣传教育在服务全民学法的基础上,应对公职人员、青少年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进行重点宣教,以提升重点人群的法治理念,发挥其辐射、带头作用,普遍提高其他社会主体的合法合理思维、权利义务思维、平等正义思维、职权职责思维等,进而推动全社会法治观念普遍增强。对公职人员重在法治思维习惯的养成,学法内容应突出宪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应有一定深度,应让受教者充分理解相关法治内容的原理与内涵,切实提高法治思维水平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应有强制性、周期性,并加强考核、监督。对青少年重在培育其法治理想信念,教育模式应以学校为主阵地,家庭为微环境,社会为大平台,协同开展;教育内容设置应考虑体系教育与专项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既要考虑不同教育阶段教育内容的深度,也要考虑教育的接续问题,还要考虑专项教育的参与度、吸引力等问题。此外,针对公司企业重在引导其合法合规自主经营,针对基层组织重在提高其自治水平,针对流动人员重在促进其依法有序维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