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8|回复: 0

网络媒体下的大众摄影

发表于 2021-9-2 14:59:1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吴光森
  现如今,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大众摄影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各类摄影APP的出现,让我们迎来了大众摄影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变成摄影师,都能对身边发生的大事小事进行记录,大众摄影师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大众摄影,就是以社会大众为摄影主体,拍摄身边发生的新闻。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摄影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传统媒体提供了大量的第一现场照片和数据线索,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媒体行业存在的不足。
  大众摄影的传播效率高、精准度高
  在对大众摄影进行分类时,主要是以大众摄影的主体作为划分依据。具体来说,大众摄影可以分为随机摄影类型、业余爱好类型和职业相关类型。
  第一种随机摄影类型的主体是分布在不同阶层的普通人,他们对发生在社会的各种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会把自己认为有新闻价值的事情记录下来并进行二次加工。业余爱好者的主体大多是家境较为优越,有足够的财力支撑购买摄影器材的成年人,他们有着充足的时间,在他们眼里新闻价值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拍出来的照片的质量,为了一张优秀的照片他们不惜花费时间和金钱。职业摄影师就是专门从事新闻工作的人,他们任职于各个部门,听从安排对社会上发生的新闻进行及时的报道。
  当前,信息实现了“点对点”传播,一个用户可以关注另外一个用户,浏览其上传的图文,并进行评价,上传图文的用户在收到信息后,可以反馈,通过发私信、加好友的方式加深双方的了解,这均是点对点传播模式的代表。与传统社交媒体相比,网络媒体下的大众摄影具有“大而广”的特称,传播效率高、精准度高,知识的表现形式也更加细致。
  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深远
  网络媒体时代,社会大众可以直接参与到新闻摄影中。很多新闻媒体也会直接采用大众摄影图片,如此一来更激发出社会大众的参与热情。大众摄影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每时每刻都会有无数的人为网络媒体寻找新闻,只要有新闻发生,大家就能在摄影师的社交媒体中找到新闻发生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照片,能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事情发生的经过,也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和传播速度。
  但大众摄影也会导致新闻报道出现失实的问题。大众摄影师并非专业摄影师,他们的摄影水平、道德素质参差不齐,在摄影时,会由于客观、主观因素的影响夹杂不实信息,混淆视听。加之我国大众摄影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还缺乏科学的法律规范,导致大众摄影随意性问题明显。
  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传统摄影记者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传统摄影记者受到的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来自传统新闻媒体内部的压力,中国的传统媒体行业发展了这么多年,就业环境已经趋于饱和,传统媒体的创作也陷入了瓶颈期,资金支持不足。第二,由于新媒体的“狂轰滥炸”直接影响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摄影记者在传统媒体的工作范围越来越小。
  在新媒体发展的冲击下,摄影记者的工作应该做哪些调整,如何跟上时代潮流,提高摄影记者在人民群众中的核心地位呢?第一,传统摄影记者大都具备专业的新闻摄影技能,可以优化自己的拍摄风格,从群众更加愿意看到的角度制作新闻图片。第二,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有效整合,使新闻摄影师的工作得到更好的优化和改进。
  让大众媒体成为记录时代变革的力量
  从大体而言,网络媒体对于大众摄影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的。如今,大众摄影处于时代变迁的风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大众摄影的门槛也越来越低,这也让更多的普通民众有了接触摄影的机会。并通过网络等渠道进行交流,提高自身的摄影技术,准确而言,网络媒体为大众摄影的发展打开了方便之门。对于传统媒体而言,需要在新闻摄影方向上进行调整,促进新闻摄影的深度化发展,应用文字、图片的形式来展现新闻现场。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摄影活动,创作动机、创作过程都具备主观性特征,摄影也不例外,不同的摄影类型,其价值是有所差异的,新闻摄影、商业摄影更多地强调社会责任与商业逻辑,而艺术摄影、大众摄影则强调兴趣与爱好,属于自我文化修养的一种类型。在移动社交媒体诞生之后,摄影的社会角色功能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成为一门“语言”,也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媒介。不管是专业化的摄影师,还是大众摄影师,摄影的目的都是为了传播、分享,实现信息与情感的传递。
  在移动社交媒体背景下,大众摄影功能也实现了拓展。在微博、摄影具有审美、认识、教育、自娱等多元化的功能。利用移动社交媒体,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大众摄影师,以发挥图片的社会功能。摄影的本质与语言、文字是一致的,都是人们表达思想、记录社会的一种形式,但是与语言和文字相比,摄影直观、感染力强,移动社交媒体下的大众摄影成为促进社会发展,记录时代变革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