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广州治堵方案推出征求意见稿,与此前广州交通治堵专家讨论稿提出的治堵30招相比,新的治堵方案坚持不限制私家车上牌,并取消了中心城区限制外地车的措施,并新增了限制公务车的内容。(1月24日《广州日报》)
不错,堵车是因为车太多,一方面是老百姓拥有的私家车多,另一方面是各个单位的公务车太多。但要治堵,却必须先拿公车开刀,这已经是全国许多地方官方和民间达成的共识。首先,有前几年的数据显示,北京占26.7%的公车却动态地占有道路资源80%,给道路交通造成了巨大压力。二是,公车消费成为“三公消费”的重头,限制公车有利于减轻纳税人的负担。三是,从公车使用三个三分之一(公用、干部私用、司机私用各三分之一)的情况看,立即减少三分之二的公车是毫无问题的,这是既解决道路拥堵、又为纳税人减负的一石二鸟之法。因此,就应该理直气壮地叫响“治堵先拿公车开刀”。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理念变成规划,把打算变成现实,大刀向公车头上砍去。第一刀,应该是实现公务车保有量的负增长。公布一个层层压缩、减少公务车的指标,供全体公民监督落实。第二刀,砍向公车私用、公车滥用现象。第三刀,砍向维修保养费用,堵塞那些一辆公车一年换四十几个轮胎,维修费用十多万元的漏洞。现在只是提出了“零增长”,显然是不够的,应该就上述三方面拿出具体指标和具体措施。总而言之,“治堵先拿公车开刀”还可以更“给力”。 (殷国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