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亮收入、晒奖金、比福利的背景下,18日下午,北京首运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的6名职工在向公司反映薪酬问题时,当场服毒倒地。目前6人已脱离生命危险,还在医院接受治疗。(1月21日《武汉晨报》)
服毒逼公司涨薪,用以命相搏的方式将劳资矛盾推向极致,我历来不赞成。钱很重要,但钱毕竟不是命,气急之下轻易丧命,就铸成无可挽回的大不幸。但另一方面,这个事件也是一个信号:敦促全社会必须足够重视收入差距问题,加快调整分配制度。
分配不公,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改革分配制度,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水平,让人民生活更有尊严,已是党和政府的既定目标与政策指向。服毒逼公司涨薪事件,说明有些劳动者对提高收入的期待,正在化成难以自抑的焦虑,也提示着分配制度改革的紧迫性。
6名员工都是年龄在四五十岁左右的男性,每月的税后工资只有1000多元。我们无法判定每个人对提薪的期望有多迫切,但有两点可能是共同的,一是解除生活实际压力的需要,上有老、下有小,不谈买房看病,光是应付见涨不见落的物价,钱太少就会捉襟见肘;二是胸有被剥夺的不平气,劳动没能得到应得的合理报酬,劳动力被贱卖了,有尊严的生活无从谈起。
以服毒求涨薪,当然是极端事件,但更多普通劳动者对提薪的普遍性焦虑,我们没理由掉以轻心。他们的感觉是,雷声响过,雨未下来,虽不无片面性,但很大程度上是真实写照。
解决分配不公的雷声确实响过,有专家的论述,也有政府的声音,我想这雷声还可以更大、更有震撼力一些。光说要改还不够,还要说清楚为什么必须要改。改革分配制度,解决分配不公,不是对低收入者的施舍,不是对穷人的慈善,而是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不只关乎改善低收入阶层的生活,也直接影响全体社会成员的福祉。
解决分配不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直接为低收入者加薪,二是调整相关社会政策。
直接加薪取决于生活成本的科学测算,或者说取决于对“有尊严的生活”作何阐释。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提出过“可行能力”的概念,意指一个人免受痛苦诸如饥饿、营养不良等,可以避免的疾病、过早死亡,以及能够识字、有尊严的生活。人们在所处社会条件下拥有多大的可行能力,去享受他们根据自身的理由而珍视的那种生活,则称之“实质自由”。考虑现时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最低工资标准,就会大致清楚提薪应该有一个怎样的幅度,才能让劳动者在什么水平、什么程度上,拥有这样的可行能力与实质自由。
调整社会政策,就是要在那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让利于民,减负于民,使低收入阶层降低生活成本,提升生活质量。收入税“宽富苛穷”,起征点过低,只会使贫者愈贫,富者愈富;道路、国民基础教育等公共产品,政府要切实担起供给之责,不使民众有额外支出;医疗、住房之类,须提高保障水平,让低收入者不至于因病而绝望、因“房奴”而挣扎;要对物价实行科学严格的监控,避免普通百姓实际支付能力的进一步下降;财政支出中的公款消费,应由先天下之乐而乐转向先天下之忧而忧,将节省的每一分钱,都作用于解民之难,济贫之急。(大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