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0|回复: 0

当知敬畏!“伞兵”是不能玩的谐音梗

发表于 2021-9-6 20:26:4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日前,“央视网青年”发布了一条微博,批评了把“伞兵”当做谐音梗的现象,认为伞兵是光荣、值得尊敬的职业,呼吁“不要污名化伞兵”。这条评论得到了大批网友的赞成。有人说,就像在生活中不能拿父母、英烈、民族开玩笑一样,网络上也不能信口胡诌。这不仅仅是素质问题,更是一个人敬畏心理的底线,“为我们国家、人民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伞兵,绝对不允许对他们污名化,我们不答应、不允许、不接纳。”

  很多网友动情地回忆起“512汶川大地震”时,正是15个人组成的空降兵小分队,冒着生命危险,从海拔4999米空降到震中地带,侦查灾情,打开了空中救援通道。那是一场无气象资料、无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的“三无”空降。这是实打实的生死盲跳,伞兵们甚至都写好了遗书。更不用提光荣的黄继光连和上甘岭特功八连,随便拿出一条军功都值得人们仰视。而且,略懂军事的人都知道,能当伞兵(现在叫空降兵)的,都有超出常人的过硬本领。他们的特点是装备轻型化、高度机动化、兵员精锐化。这支队伍,从战火纷飞中走出,在和平年代发展,在危难之时再度挺身而出。身为网民,应该做的是尊敬伞兵的荣誉、支持伞兵的发展。

  所以,虽然在网络上玩谐音梗一般来说无伤大雅,但涉及“伞兵”的谐音梗,必须严肃对待,明确加以喝止,以正视听。伞兵是个让人联想到英雄的词,把它拿来当做某不雅词汇的谐音替代品,不仅轻佻低俗,而且体现出始作俑者的无知无识。所幸的是,不只是有“央视网青年”这样批评的声音,很多网友厌恶这种行为,自觉抵制这种梗,充分证明了无论现实还是网上,永远都是邪不压正。

  可能很多不玩游戏、不泡论坛的普通网络用户并不懂这些谐音梗,更不会用,但不能因为并非泛众文化就听之任之。在网络游戏中,以说粗口为特点的“祖安文化”真是侮辱了文化两个字。在现实生活中,曾经响彻球场上空的国骂,也一直为人所诟病。即便是游戏圈、球迷圈内也有相当多的人自觉抵制。

  其实,谐音是一种很高级的修辞手法,特别能考验使用者的文字水平和灵活机变。这样的高级手法被玩成梗,实在是令深爱汉语的人们有明珠暗投之感。玩梗表达情绪,抒发情感,有千千万种方式,何必非说脏字不可?(张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