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5|回复: 2

【写作课--131】为什么爱读古诗词的人,更有超越困境的智慧?

发表于 2021-9-8 08:57:2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微信图片_20210908085346.jpg

图 / 叶嘉莹纪录片《掬水月在手》
其实我一生经过了很多苦难和不幸,但是在外人看来,我却一直保持着乐观、平静的态度,这与我热爱古典诗词的确有很大的关系。
——叶嘉莹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世家,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
她是我国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亦被公认为在海外传授中国古典文学时间最长、弟子最多、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华裔女学者。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给叶嘉莹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
「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一世多艰,是诗词救了她」
叶先生曾说:「我的生活并不顺利,我是在忧患中走过来的,诗词的研读并不是我追求的目标,而是支持我走过忧患的一种力量。」


十七岁丧母,婚后不久随丈夫迁居台湾,又遭逢白色恐怖。丈夫被监禁,留叶嘉莹独自抚育年幼的女儿。
「当我经过拘审带着女儿从警察局出来以后,不仅没有一间可以栖身的‘敝庐’,而且连一张可以安眠的‘床席’也没有。这还不算最大的痛苦,其实最大的痛苦是来自于我先生本身的问题。」
近四年的牢狱生活,令丈夫的性情更为乖戾。叶嘉莹顾全家庭与两个女儿,长期「忍受着精神上的痛苦,承担着经济上的压力。」
其后,叶嘉莹辗转港台与欧美,教书讲学,先后被哈佛、耶鲁等大学邀聘为客座及访问教授。
半生颠沛流离,终于盼来1975年两个女儿都完婚。叶嘉莹以为人生行至此,可以过上几天轻松日子。岂料1976年春,大女儿与女婿竟在一次旅游中遭遇车祸,双双离世。
叶嘉莹写下《哭女诗十首》,其中最后一首写道:
从来天壤有深悲,满腹辛酸说向谁。
痛哭吾儿躬自悼,一生劳瘁竟何为。
叶先生说:「其实我一生经过了很多苦难和不幸,但是在外人看来,我却一直保持着乐观、平静的态度,这与我热爱古典诗词的确有很大的关系。」
叶嘉莹说诗
其实说的是人性、人生选择
举一个书中的小例子,你便有体会。
在《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一册中,叶嘉莹解读《古诗十九首》里《青青河畔草》一首,她说道: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春天到来,女子登楼远望,思念起外出求官的丈夫。
这位女子精心打扮,心中是有所求的。「纤纤出素手」的「出」字,隐约含有一种不甘寂寞的暗示。
「空床难独守」,是说这个女子现在还是在「守」,只不过她内心之中正在进行着「守」与「不守」的矛盾挣扎。
对于一个有才能的男子或者美丽的女子来说,当得不到别人赏识时,总会产生一种寂寞的感情,而这时候往往也是对品格操守的一个重要考验的时刻。
李白被请到翰林院去做待诏,那是一个很高贵的地位,但李白认为这不合乎自己的理想,因此辞官而去;杜甫在华州做司功参军,他觉得这违背了自己的理想,因此也弃官而去。
一个有才能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不能够接受那些不正当的或不够资格的赏爱,这在人生中是很重要的考验。
叶嘉莹说,《古诗十九首》是很微妙的。
这首诗仅仅是写一个女子心中的矛盾挣扎吗?不是的,这「难独守」三个字,实在是写尽了千古以来人性的软弱!写尽了千古以来人生所需要经受的考验。
任何人生活在任何时代,都面临这样的考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8 09:36:51 | 查看全部
叶嘉莹说诗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8 15:37:21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