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0|回复: 0

花钱找工作?“有资源、保录用”实为拿概率套钱

发表于 2021-9-8 10:03:1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找了新工作,能赚多少钱?”以后这句话可能要变成,“找了新工作,花了多少钱?” 
  “内卷”成求职热词,传统的改简历、陪练面试服务已经不能满足焦虑的求职者和逐利的求职机构,声称能保证学员拿到Offer(企业录用通知)的服务开始流行。
  “我们有内部资源”
  几个月前,应届毕业生小一(化名)在求职培训机构——职问购买了价值6万的“保Offer”Alpha计划,求职目标是几家顶级的律所。Alpha计划包含10节45分钟一对一的求职辅导课,单节标价1280元。
  在电话销售时,工作人员承诺职问能提供这些顶级律所的“内部资源”,保证小一拿到Offer。
  据多位受访者反映,职问口中的内部资源包括内部笔试题、内部人士辅导和内部人脉资源等。
  除了律所,职问还分别向学员保证有包括互联网大厂、金融、快消公司在内的“内部资源”。购买相应的服务,就能进入行业的顶尖公司。
  小一告诉中新网,她此前是看中了职问平台“拿不到目标Offer,3-7个工作日退费”的承诺,才选择报名的。
  双方签订的合同补充协议还规定,在服务过程中,求职者因个人原因或外界原因而放弃求职,届时职问并未协助求职者取得目标公司目标岗位录用通知书的,双方可签署终止协议。求职者中途自行取得目标Offer,也可以终止协议。
  然而,签订合同后,求职者发现,所谓的内部资源只是内推码和往年的笔试题,没有有效的内部资源,也无法保证Offer。

资料图:招聘顾问线上直播向毕业生介绍推荐岗位。中新社记者 武俊杰 摄
  “Offer没拿到,钱也要不回来”
  因没有拿到Offer申请退款的小融(化名)已经被职问拖欠退款长达8个多月,协议中约定的“3-7天退款”也是一个套路。
  目前,“职问退费”维权群里已经有近百个被拖欠款项的学员。部分学员与职问签订了新一轮的补充协议:同意延迟退款,延迟部分按银行利息收费。
  但签订补充协议后能否按时收到全额退款,还是个未知数。
  学员王女士觉得,这可能是个“连环坑”。一些拿到退款的学员称,等了很久,最终只拿到了全额的50%-70%。没有签订协议的小含(化名)则更加焦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拿回6万块钱。”
  面对学员的疑虑,职问回应称,公司拿到了腾讯、智联和网易的投资,资金链没问题。事实上,拖欠退款的现象十分严重。
  对此,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姜宝表示,求职者在服务期满或终止后,如果未获得合同约定的目标企业名单内的企业录用通知,职问应在约定的退款期限内,及时退还求职者相应费用。职问拖欠欠款的做法已经构成违约。

某线下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现场。中新社记者 武俊杰 摄
  所谓“保Offer”是拿概率套钱
  毕业生花高价找工作现象的背后,2021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900万大关,找工作竞争激烈。人人都想挤破头进名企,却被职前教育公司开发成割韭菜的市场。
  不少职前教育公司都声称能:提供“名企保Offer”计划,价格从几万到十几万不等;大公司的实习经历也能买,一个月的线上实习售价约为2万-5万元,还赠送企业内部人士的求职推荐信。
  但从事职前教育行业的王先生表示,所谓的“保成功Offer”是一个概率事件,如果求职者实力不错,通过培训拿到Offer了,那求职机构就赚翻了。如果没拿到Offer,退一部分钱,平台也不会亏。
  “这些机构利用了求职者的焦虑感,打了一个信息差,让你以为Offer有保障了,所以也不用再努力了,到最后发现自己Offer没拿到,还错过了最黄金的求职季。”王先生如是说。
  某互联网大厂HR人员回复中新网,不存在出售实习和工作机会的现象。如果候选人被发现有虚假的实习经历,也不会被录用。保Offer根本不能实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