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81|回复: 0

净化网络语言,平台不能忽视责任

发表于 2021-9-8 15:39:2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净化网络语言,平台不能忽视责任

  日前,哔哩哔哩社区(B站)发布公告,称将针对近期网上某些污名化光荣职业、缩写简化或歪曲语义进行人身攻击的用词进行集中治理,并明确将处理包括但不限于“伞兵”“nmsl”“孝子”“孤儿”等词汇,禁止其作为人身攻击、引战等违规引申用语的方式出现在互动或视频内容中,强调违规情节恶劣者将被封号。

  显然,B站此举与这两天“伞兵”一词引发的公共舆论愤慨不无关系。因为与“傻×”的声母相同,“伞兵”不知何时起成了替代这一脏话的网络语,在部分视频弹幕中、直播间频频出现。对此,多家中央媒体鲜明指出,俗称空降兵的伞兵,原本代表着光荣和勇气,因为一些网友的谐音借用,“语境一变,一个光荣身份成了某些人谩骂攻击的谐音梗,实在令人不耻。污名化‘伞兵’的现象,不能放任”。这实际上又涉及到了如何看待网络用语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首先,网络用语有没有边界?在网络日益融入人们生活、成为重要交流沟通方式的今天,网络语言展现了极大的丰富性,显著特点之一就是盛产各种新词和流行语,其中有的是依据网络表达习惯等“造”出来的,相当一部分则利用了谐音、转义等。一些人很自然地认为,语言作为交流工具,本就千变万化,很多网络流行语热闹一阵或随着主体网民的代际更替就进入故纸堆了,大可“宽容一些”。乍一听,这样的观点似乎有理,但不能忽略的是,其必须建立在正常交流的基础上。借用“伞兵”“孝子”“孤儿”这些原本指向清晰的词汇,变成骂人的脏话,歪曲了原意,这已经不是正常交流,不能忽视其可能造成的潜移默化负面影响。

  其次,这些网络用语究竟用在了什么地方?诸如“给力”“点赞”等新词新义,丰富人们的表达,切合新的语境,显而易见会受到人们欢迎,更不会产生歧义、争议。正如B站公告所提到,诸如“伞兵”“nmsl”“孝子”“孤儿”这样的词汇,往往被用来进行人身攻击、网络骂战等不良网络行为,早已超出了正常网络交流的范围,非但不是用于丰富人们的正常表达,反而有可能助长一些言语暴力、诽谤攻击等损害他人权益的行为,自然不能听之任之。

  最后,平台何以要担当管理责任?有观点或许认为,那么多网友,每个人个性、文化水平、文明意识千差万别,怎么可能时时刻刻管得了他们说什么呢?固然,一个人要怎么说话是他的自由,然而即使在现实生活中,他也不可能随意“出口成脏”。如果把网络平台理解成一个公共空间,那么无论是出于维护良好的交流交往秩序,还是涵养文明的空间文化,平台都有责任落实净化网络语言要求,这样的责任既是主体责任,也是公共责任。(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