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64|回复: 0

“双减”之后当增“能”

发表于 2021-9-10 15:56:0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双减”之后当增“能”

  据广西云客户端报道,依托目前有较完善未成年人活动阵地设施的街道办事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社区居委会,整合教育、团委、妇联、科协等部门力量,结合“四点半课堂”、乡村少年宫心理健康辅导志愿服务、文化文艺进乡村志愿服务、“科学大篷车”等品牌活动,南宁市今年计划建设首批15所乡村“复兴少年宫”。

  今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推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服务站点建设”,这为“双减”政策的具体实施点明了方向,也意味着在不突破原则要求的基础上,“双减”之后可以有科学、合理的增加选项,进而发挥出辅助作用。

  今年秋季开学后,“双减”政策迎来首秀。全区各地纷纷打出系列“组合拳”,推出“课后服务细则”,以务实高效的举措落实“双减”措施。例如,现在南宁市推动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这一举措是对社区教育服务新思路、新路径的有益探索,为各地全面开展“双减”工作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思路。

  乡村“复兴少年宫”将社区、学校和家庭紧密联系起来,让社区成为社会教育的“大课堂”和“实验室”,此举是对“双减”内涵的进一步拓展和实践。而经过多年发展,当前各地社区、街道大多已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管理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社区为平台,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广泛动员社区内青少年参与,是一种行之有效可形成常态化机制的探索。

  教育事业,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事,还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双减”不能只减不增,“双减”之后“增”什么?如何“增”?这是各地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在思考和探索的新课题。

  “双减”减的是“负”,增的是“能”。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后,更需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加强“五育”教育,尤其是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需要丰富的学习和应用场景,让孩子在现实场景中学习和实践。

  助力“双减”政策全面实施,社区大可有为。然而校外活动的组织势必涉及各方主体、多方利益,因此,构建社区教育服务体系,还需要科学谋划、优化制度设计,保证改革顺利推进。例如,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社会机构和公益组织立足社区,组织孩子们在家门口开展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活动。

  “双减”之后的科学之增,不只有利于拓宽青少年参与社会活动的新路径,亦有助于共同推动“双减”工作治标又治本,进一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共育的良好教育生态。(连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