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回复: 0

孟祥志:用高技能实现“中国创造”

发表于 2021-9-11 15:40:0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中工网
     他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命名人、高级技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级关键技能带头人。
  他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以他个人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获得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今年6月22日,全国第十五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他荣获了中华技能大奖。
  他就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方华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机械公司机加一班班长孟祥志。
  1989年,孟祥志考入齐齐哈尔建华机械厂技工学校。磨刀是车工的一项基本功,越基本,就越难做 “精”。为把基本功打实,一有时间,孟祥志就找来废刀自己练习。每逢寒暑假,孟祥志就到工厂观察老师傅们的磨刀技巧。前角、后角、不同性能的材料如何找到合适的刀具角度,孟祥志边看边学,晚上回去做学习记录。
  1992年,孟祥志以五级工的优异成绩毕业,开始了车工机加工作。凭着在学校理论与实践的积累,正常实习3个月出徒,孟祥志只用了1个月。当时的车间主任评价孟祥志时说,“小伙子只有19岁,能吃苦、好钻研的这股劲不输任何的老师傅!”
  那时公司进行“生产大会战”,入厂半年多的孟祥志锋芒展露。三个月的时间,每天早七晚九,年轻的孟祥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全厂能不能完成任务,就看工具工装的供应量。量刃具、冲磨具、卡属具,一样接一样,孟祥志几乎是机床前恒定不变的人物。
  在实践中精湛技艺,在勤奋中留下了精彩。孟祥志一个月完成了400多工时,超过了工作十几年的老师傅们,他加工出的模具,仿佛是一件件浑然天成的工艺品。
  2010年,大庆油田油井深度三千米含油量测试分析设备由美国进口,每套价值700万元,其关键装置全通径提放式测试工具是该设备国产化的主要瓶颈,若攻克这一技术难关,可将设备成本降低至100万元。
  孟祥志临危受命。白天,他针对不同零件设计多种类型的卡具;晚上分析加工工艺,反复研究。那段时间,孟祥志每天只有四五个小时的睡眠,人也熬瘦了一圈。然而,最初设计的卡具总是定位不准确,工件固定不住。孟祥志和班组同事边实践边开会讨论。经过实践的摸索改进,孟祥志终于找到了合理的角度固定工件,完善了深孔当中的密封槽加工,解决了整套设备10多件深孔精密零件的工艺及加工难题,实现了全通径提放式测试工具的国产化。
  孟祥志喜欢读书,一有时间他就泡在图书馆里。他的读书笔记已有10余本,家里的书架装满了《金属加工》等各类书籍。他将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在培训课上与大家分享。编写教案、查找资料、画工艺加工图纸等,几乎占据了他的全部业余时间。在孟祥志的带动下,他的工段培养出高级技师2人、技师8人、高级工2人,成为公司的中坚力量。
  工友们都知道厂子里有位学富五车、谦谦风采的孟老师,谁遇到个疑难问题都来找孟祥志请教。
  公司其他车间来了一批深槽零件需加工,由于锻面太深,没有适合的工具,外厂都表示无能为力。孟祥志二话不说,再次加入到攻克难关的团队中。利用下班后、午休、周末时间,孟祥志一头扎进车间,与工友们研讨刀体设计。画图、试验、磨钻头、找角度……最终,孟祥志设计出了圆弧和深槽螺旋纹切槽刀两种特殊刀体,为公司解决了锻造深槽加工的难题。
  孟祥志说,父亲是劳模出身,自己深受父亲的影响。劳动应该有所传承。他始终铭记父亲对他的教诲——“工作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再小的事也是大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