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香港故事】
来源:中国新闻网
【解说】锣鼓声声,麒麟舞动……每到节假日,香港上水古洞村村口的扎作展馆前总是人声鼎沸。记者见到展馆主人冒卓祺时,他正顶着日头为来客介绍扎作技艺。
【同期】香港麒麟扎作师傅 冒卓祺
开这个馆到现在大概一年多,所以累计到现在大概有2000来人次(来参观)。为什么你要花钱在这个地方做一些免费的事情呢,我们是没有收入的。通过他们照相、口口相传,或者上传一些社交媒体,你在古洞有一个扎作馆,帮助将这种扎作的文化一起推广下去。
【解说】作为目前香港仅存的几位麒麟扎作技师之一,几年前,冒卓祺自掏腰包在这里搭建了一间小展室,展出自己和学生的作品,旨在推广传统扎作文化。冒卓祺介绍,香港麒麟扎作技艺距今已有约200年的历史,最早从广州佛山一带传入香港,在工艺上延续了“扎扑写装”的广府传统技巧。
【同期】香港麒麟扎作师傅 冒卓祺
首先,我们先削好这些竹蔑,削到差不多的大小长度粗细,就摆下去这些地方。扎作我们就拿一些砂纸,刚开始就点一点的浆糊,在这个位置,慢慢一边转一边扎这条纸,目的就是令它好像变成一条绳子一样结实。接着就在末尾绑一个结,这样就可以了。其余每个位置都是这样做出来的。扎好这个麒麟之后,接着就会将一小张一小张的砂纸擦了浆糊之后,一张一张由这些地方贴出来,贴成这样的外形,等它晒干或者风干之后,就会变成一个很硬的壳了。然后我们就在上面画色,用笔写字,写花纹、画颜色、写字,写完之后,上了甘油之后,只要帮它贴上毛就完成了,这就是“扎扑写装”四个工序。
【解说】竹篾节点越多,砂纸铺得越均匀细密,呈现出的作品就越发精巧和牢固。如果说“扎骨架”和“贴纱纸”考验的是制作者的耐心与毅力,那么“施彩”这一步骤则需要手艺人倾注更多的创意与思考。
【同期】香港麒麟扎作师傅 冒卓祺
我自己就边做边想,比如它的主题是紫色的。紫色有深浅,紫色究竟撞什么色呢?紫色可能撞一些黄色,撞一些绿色,撞一些浅绿,撞一些深绿,一点点橙色、黄色,这样才显眼。黑色里边一定要加点白色才会起眼。所以做这件事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艺术创作是每一件作品都不同。如果它每件东西都一样,它已经不是艺术创作,它已经是生意了。
【解说】冒卓祺19岁入行,如今已成长为业内首屈一指的斫轮老手。他坦言,扎作技艺耗时费力、易学难精,入不敷出更是家常便饭,但对于家乡经年风俗的钟爱让他在这一行里一干就是30年。
【同期】香港麒麟扎作师傅 冒卓祺
我们古洞村每一年都会有观音诞、做大戏、有舞麒麟、抢花炮。这些活动我从小到大都认识的,不用学的,再加上我自己本身对于这些喜庆的事情就很有兴趣,很喜欢。就是说,我对这件事有兴趣,我长大了或者自己有空宽裕了,或者有能力的时候,我都想自己去做一个狮子,做一个麒麟出来。
【解说】随着时代发展和城市变迁,神诞及各类传统节庆的规模逐年缩小,往日随处可见的纸扎灯笼和花牌也日渐式微,香港本土扎作用品市场渐趋萎缩。在冒卓祺看来,如今年轻人不愿入行,年老者逐渐退休的困境虽在所难免,但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将这门历史悠久的民间手艺继续传扬保存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