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虽然说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但是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都会认为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作总是不如从事脑力活的。技术工人哪怕水平再好,哪怕评上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在很多人的心里仍是工人、卖力气者。不想一辈子当工人,评职称是技术工人转型的一条出路。然而,干部才可以评职称,工人不能评职称的“身份论”观念根深蒂固,技术工人想要评职称一直以来是一大难题。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人社部于2018年就开始在部分省份试点开展高技能人才参与工程领域职称评审工作。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于2020年12月出台了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相关意见,拓宽人才发展空间,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和地位。
然而,国家的好政策在有些地方和企业落实得却并不理想。8月26 日20时,《班组天地》杂志第9期热点主题线上讨论会继续围绕“我们渴望评职称”的话题展开讨论。在线职工纷纷用文字表达了自己对职称评审的渴求,诉说了职业技能晋升之路的艰辛。
“我的师傅是一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他在申报正高级工程师职称时,被企业负责人卡了下来,理由是技术人员都没有正高级职称,不建议我师傅报。”来自某汽车制造公司的一名职工讲到,很多企业并不支持技术工人申报专业技术职称,在某些企业负责人看来,专业技术职称是为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干部准备的,技术工人即便水平再高也不能与干部抢名额、争待遇。
“不被企业认可的话,即便考上了职称,也是徒有虚名,企业不聘你,自然就不能和工资挂钩,就没有实际待遇兑现。”郑州某电力公司电工李涛说,自己拿到高级技师证后就想在职称方面能有所突破,于是就去参加中级经济师考试并考上了,但当自己拿着证书到公司人事部门时,有关负责人却明确告诉不会聘任,享受不了技术人员待遇。
“不会发表论文一直以来都是我职业技能晋升的‘拦路虎’。我干了30多年的高炉配管,实践本领过硬,但由于学历低,不会总结,更别谈发表论文,所以还只是一名高炉配管技师。”天津某钢厂职工李相军说。
技术工人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获得更多尊重和认同。在讨论中,大家用最简单的话语表达了内心深处最朴实的渴求。
我们渴望评职称,工人也有技术和水平。“职称是反映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虽然我们是工人身份,但我们并没有比专业技术人员少干,水平也不比他们差。”衢州某化工集团职工陈晨刚说完,西安某服装公司缝纫工逯一曼就接过了他的话茬说:“现如今,我们技术工人也在进行技术革新、创新创效,我们中的不少人也有发明成果和专利,不能因为旧思想就卡着我们。”
我们渴望评职称,工人也想发展和进步。“其实我们长年累月全身心投入工作,既掌握了科学理论,也培养了极强的动手能力,在理论研究上也有探索,我们追求进一步发展,希望企业能够支持我们评职称。”广州某机械厂钳工张盛讲到,技术工人也想与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一样能参加学术研讨,提升自己的理论研究能力,但很多学术论坛要求有高级职称以上的人才能参加,希望评职称能够得到企业支持。
我们渴望评职称,国有政策盼企能执行。河南油田采油厂职工瞿涛则指出,技术工人也有专业技能晋升的需求,国家既然放开了,让技术工人可以评,企业就应该积极推行,让技术工人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国家对“工匠”的关心和关爱。“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满2年,可申报评审助理工程师;获得技师职业资格满3年,可申报评审工程师;获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满4年,可申报评审高级工程师。”来自四川某能源集团的一名职工摘出了人社部文件的具体条文,表示自己已经符合高级工程师的评审条件,希望企业能够尽快执行。
讨论中我们发现,技术工人内心十分渴望评职称,渴望与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同等待遇,渴望自己也能被企业认可。可长久以来工人与干部的身份之差,企业执行政策的缩水之举,让许多人陷于苦恼与无奈。在给技术工人评职称的道路上,观念该如何转变,政策该如何执行,又该寻求怎样的破解之法?在讨论中,大家的思绪逐渐清晰,观点趋于明朗。
一要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国家出台政策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在给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贺信中指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人社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是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批示精神,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的有效措施。各企业及相关负责人要走出传统观念以及身份、学历等的制约,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建立新的人才观,支持并推动技术工人评职称,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以此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要认真执行政策,大力支持和保障技术工人评职称。长期以来,职称的评定有着种种束缚,学历必须达到某个层次,论文必须是某个级别发表的,身份必须是什么样的身份。这种职称的评定模式,制约了技术工人的发展,制约了企业的进步。从小的方面说,影响的是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大的方面说,影响的就是企业的前行。不仅对技术工人个人是不公平的,对于企业来说也是没有好处的。学历能代表一个人的水平,但学历不是衡量水平的唯一,“能干事的人”未必会写论文,“会写论文的人”也未必就真的能干事。各企业及相关负责人应当不折不扣执行国家政策,打破身份、地域、学历、资历、论文等条件限制,让有能力、有想法、有追求的技术工人,也有机会实现精彩的人生。
三要狠抓政策执行,尽早尽快推动政策红利落地见效。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这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前提,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础。用评定职称这一实招,推动全社会深度认同高技能人才,让他们更有获得感,这应当是人社部出台政策的初衷。在企业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各级行政管理机关应该要加强指导和监督管理,打通政府政策进企业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国家政策在企业得到贯彻落实和有效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