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5|回复: 0

小小面团捏出“大千世界” 甘肃成州面塑保留“童年记忆”

发表于 2021-9-23 14:27:2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中国新闻网

    8月31日,甘肃省非遗项目成州面塑传承人安秋平在用混有高粱、糯米的面泥制作面塑作品。 高展 摄
  中新网兰州9月6日电 (王牧雨 高展)水浒一百单八将、西游记师徒四人、八仙过海、四大天王、杜甫、关公……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神话历史人物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出现在甘肃陇南市成县高旗村成州面塑馆。
  “我们小时候的玩具就是面塑小人,有好多我现在还保存着。”成州面塑第五代传承人安秋平说。
  我国面塑的起源,可以上溯到秦汉时期,宋代《梦粱录》中曾记载把面塑用在春节、中秋、端午以及结婚、祝寿等喜庆日子的场景。在成县,当地人一直有制作面塑的习俗,他们师从父辈,一代代相沿传承至今。

中新社记者(右)现场体验面塑制作过程。 陈争强 摄
  制作面塑的主要材料是糯米粉、面粉以及防腐剂和色素。经过面塑手艺人捏、搓、揉、擀、掀并借助工具切、刻、划、点、压,一个个生动形象、神态各异的面塑人物和场景就被塑造出来,并能长期保存。
  1980年出生在成县城关镇高旗村的安秋平,打小就跟着当时专门从事面塑的爷爷安世堂学习面塑。安秋平回忆说,在他小时候,每天都会跟着爷爷在校门口或者庙会门口摆摊卖面塑,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面塑小人深受大人小孩们的喜欢。久而久之,耳濡目染的安秋平也陷入到了面塑里的“童话世界”。
  初中毕业后,一门心思想继承家传面塑手艺的安秋平,进入成县职业中专烹饪班学习。他在面塑的选料、上色和人物比例、塑形等方面虚心求教,并继承父辈面塑传统技艺,博取众长,吸纳和融会贯通,努力提高自己面塑制作水平。走上社会后,他遍访全国面塑名家和各流派大师,学习他们的独到之处。
  他一边学习一边不断摸索,既保持和遵循传统面塑技艺的色彩艳丽、朴实自然,造型生动逼真,不失民间手工艺本性的特点,又融入了现代美学前卫大胆的特点,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塑风格,作品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喜爱。
  如今受经济社会发展因素的影响,曾经是当地孩子们唯一玩具的面塑小人现在也被市面上层出不穷、品类繁多的各种玩具取代。成州面塑制作过程繁琐、耗时长、经济收入低下的现实,让村里大多数面塑手艺人放弃面塑制作外出打工,只剩下安秋平一人还在坚持。
  安秋平对面塑制作乐此不疲。他说:“成州面塑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财富,我们家世世代代都以此为生,我又是成州面塑第五代传承人,到我这里不能因为不赚钱就放弃,不仅要保护好它,还要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值得欣慰的是,2017年10月,成州面塑列入甘肃省第四批非遗保护项目。近期,安秋平招收了好几个弟子学习面塑技艺。在非遗进校园的活动中,安秋平也将自己的面塑手艺带进了孩子们的世界。他积极参与非遗展演活动,以期传承和推介面塑这项古老的手工技艺,将“童年记忆”一直保存下去。(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