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回复: 0

新会葵艺、萧派面塑、醒狮与麒麟……岭南非遗闪耀文博会

发表于 2021-10-3 15:11:4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广州日报
        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进入了第二个展览日,在粤港澳大湾区所在的第12号展厅,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的第13号展厅,均有广东非遗项目的展示和表演,它们尽显岭南文化的多彩、厚重和多元,让参观者领略到浓郁的岭南传统文化特质。
  新会葵艺:在“90后”手中焕发生机
  在江门展区,“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家级)——新会葵艺”的广告占据了整整一面墙。精心制作的葵扇被装裱一新,漂亮而又灵动,古朴而又雅致,风姿绰约中尽显其艺术魅力。
  葵艺是以植物蒲葵为原料加工制作工艺品及生活用品的一种广东民间手工艺,集造型艺术和编织、绣花、绘画、印花等工艺于一体,是广东四大传统工艺之一。2008年6月7日,新会葵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土生土长的新会人,1992年5月出生的余惠云是新会葵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因父亲种植葵树,余惠云从小就与葵艺结缘,很早就识树也识艺。长大后她正式走上葵艺之路,成为葵艺的传承人。
  2019年,“90后”余惠云编织的作品《葵风映粤》亮相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并获得金奖。今年,她的新作《锦绣南粤》亮相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再次向世人展示新会葵艺之美。
  萧派面塑:把豪情搬到文化展台上
  在清远展台,非物质文化遗产“萧派面塑”栩栩如生的关公,引来了不少参观者的驻足,其传承人是今年63岁的萧占行。
  “萧派面塑”形成于清朝同治年间,河北廊坊一位名叫萧兴的人搭救了一位太平天国的战士,同时也是一位手艺人后,学到了面塑手艺,并将面塑技术发扬光大,形成了“萧派面塑”。后来,萧兴的儿子萧老善继续钻研面塑技艺,并将之与泥塑融会贯通,在民国期间享誉京城。
  萧占行6岁便跟爷爷学艺,经过多年积累,现在已是享誉海内外的面塑大师,最擅长创作《三国演义》《水浒传》里的英雄人物。2004年萧占行受邀参加新加坡文化旅游部组织的文化艺术大展,获得“最佳创作奖”,2014年被认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6年萧占行受邀参加美国华侨美术展,作品《三英战吕布》《关公横刀立马》都豪情万分,获得“最佳艺术奖”。
  萧占行的创作题材极其广泛,无论是传统人物,如寿星济公、钟馗孔子、财神菩萨、罗汉仙道、仕女儿童等,还是动物形象,如狗马鸡猴、鹿狮虎豹、昆虫花卉、麒麟凤凰、野猪牦牛等,都展现得惟妙惟肖。
  醒狮与麒麟:文博会上各自精彩
  熟悉岭南文化的人都知道,醒狮与麒麟,是岭南文化多元的体现。在文博会上,醒狮与麒麟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难得走上了同一个舞台。
  在湛江展区,两位技师各自正在制作一个狮具。其中一位还处于起步阶段,刚用几根竹条扎出一个狮具的轮廓;另一位则在轮廓上粘贴各色彩纸,醒狮之威已经初步显现。据介绍,来自广东湛江的“狮王”李荣仔1965年出生,十五岁便开始学习南派舞狮,同时也学习醒狮制作技艺。现在李荣仔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狮舞(广东醒狮)代表性传承人。
  在汕尾展台,一个威风凛凛的独角麒麟引起了参观者的驻足,这是汕尾九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独角麒麟舞”。来自汕尾的“90后”吴丰是这个独角麒麟的制作者。吴丰从小着迷海陆丰传统狮艺,16岁就开始学习扎狮子头,他是艺术设计专业科班出身,凭借深厚的美术功底为作品注入了一些艺术设计理论和创新元素,人们给他扎的麒麟狮取名为“火麒麟”。
  醒狮与麒麟,在文博会上,各自演绎着各自的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