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87|回复: 4

春节游玩不失文化味儿 一起看看北京天桥八怪

发表于 2011-2-8 23:09: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天桥八怪指的是从清末至民国时期,活跃在北京天桥地区进行民间曲艺表演的八位著名艺人,自清初迁汉令之后,天桥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民间娱乐中心,这里遍布茶馆酒肆,活跃着各种行当的民间艺人,其中不乏拥有独门绝活者,人们遂将那些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艺人归纳总结出来统称为“天桥八怪”。到1949年之后,随着对天桥地区的整顿和改造,这里不再是北京的娱乐中心,也就再也没有天桥八怪了。
初五在天桥等朋友的时候随手用手机(图片清晰度较差)将这八怪拍了下来,对天桥的历史文化增添了一份认识,大家也跟着一起来了解下吧......
程傻子.jpg
程傻子
  也叫狗熊程,主要表演驯熊和顶碗。他原是河北吴桥县人,后带领全家到北京卖艺,并在京落户。他驯熊表演钢叉,翻跟头,直立行走,与人摔跤等。当时耍狗熊的人少,北京人看着觉得新鲜。他有时还表演顶碗,也叫顶宝塔碗。就是用一些碗按大小顺序摞成宝塔状,顶在头上做出各种倒立、卧鱼等高难惊险动作。程傻子的后代,如程文林等,也都成了天桥著名的艺人。
常傻子.jpg
常傻子
  常傻子的真功夫是砸石头。石头是大鹅卵石。表演前,他弟弟常老二先把两块石头对碰几下,让人听见“砰砰”声,再递给观众摸摸。常傻子则在一边运气。运足了气,把石头搁在凳子边上,再找准地方,只听得“啊!”“啊!”两声,手掌劈下来,石头应声砸碎。常傻子还能用手指将石头戳碎。当他表演之后,即向观众兜售他的“百补增力丸”(大力丸)。他说他的“百补增力丸”有神效,不仅能强筋壮骨,还能治疗跌打损伤、闪腰岔气等内外伤。他就是吃了这“百补增力丸”才有大力气的。其实他的药并无神效,但也不会把人吃坏。
赛活驴.jpg
赛活驴
  原名关德俊。他有个驴形道具,是用布制做的;套在身上,两条腿就是驴后腿;握住两根木拐的双手就是驴前腿;弯下腰,脑袋伸入驴脖子的头形之中,内有了望孔,可看到外边。他妻子关金凤化了妆,骑在驴背上,打着竹板唱莲花落。驴子走动时,还表演各种动作,如驴子散花、驴子尥蹶子、驴失前蹄等。他手脚并用,上下自如,因此人称“赛活驴”。
   沈三.jpg
沈三
  原名沈友三,他身材高大、虎背熊腰,在名师指导下成为技艺高超的摔跤名手。1933年,沈三参加了在南京开的全国运动会,在摔跤比赛中得了冠军,还曾在北京击败过俄国大力士麦加洛夫。另外,沈三还表演气功,常表演的有“双风灌耳”、“踢砖”等节目。
  双风灌耳是地上平放一块砖,表演者侧身躺下,下边耳部枕在砖上,上边耳部再摞三块砖。另一人手执大铁锤,抡起来往下砸。一锤下去,把上边三块砖击碎,耳下边的一块砖也震碎,而表演者安然无恙。
  踢砖是将一块砖头立在地上,紧靠砖前、砖后各放一碗水,然后猛踢一脚,砖头上半块飞滚出去,而下半块立着不动。前后两碗水也原地不动,滴水不洒。
王小辫.jpg
王小辫
王小辫耍中幡,在天桥是独一无二的节目。中幡是直径约半尺,长三丈有余的大竹竿,还有两串铜铃铛,练时“哗棱哗楞”的响。整个中幡有几十斤重,仍起来托在手上,顶在肩上,头上,胸前、胸后等部位练几手绝迹,最后把中幡扔起来用门牙接住。舞中幡的人要力气足,没有惊人的臂力是耍不了的。王小辫的中幡上的字也与众不同,横写“京都王小辫”五个大字,竖写“以武会友,晃动乾坤”八个大字,显得豪爽气派。后王小辫将技艺传给了弟子宝三。耍中幡,在天桥是独一无二的节目。中幡是直径约半尺,长三丈有余的大竹竿,还有两串铜铃铛,练时“哗棱哗楞”的响。整个中幡有几十斤重,仍起来托在手上,顶在肩上,头上,胸前、胸后等部位练几手绝迹,最后把中幡扔起来用门牙接住。舞中幡的人要力气足,没有惊人的臂力是耍不了的。王小辫的中幡上的字也与众不同,横写“京都王小辫”五个大字,竖写“以武会友,晃动乾坤”八个大字,显得豪爽气派。后王小辫将技艺传给了弟子宝三。
穷不怕.jpg
穷不怕
  原名朱绍文,相传是相声的鼻祖,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在天桥卖艺,死于光绪二十五年。穷不怕以说单口相声为主,也会唱。他出场时带一副竹板,板上分别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是“满腹文章穷不怕”,下联是“五车书史落地贫”。这是他的自我写照,穷不怕的艺名即由此而得。每天上地开说之前,他用白沙子在地上撒字,也就是过去说相声艺人的绝活--白沙撒字。他常撒的一副对联是“书上荷花和尚书,书临汉字翰林书”。他不但撒的字潇洒漂亮,说的段子也都是自己编撰的,在当时非常有名。
   曹麻子.jpg
曹麻子
    说唱滑稽数来宝的曹麻子名叫曹德奎,大兴县青云店人,于民国元年进城在天桥靠“数来宝”谋生。他满脸麻子,因此都叫他曹麻子。“数来宝”是曲艺表演中的一种,很久以前便在北方各地流行。昔日名为“善人知”,是乞丐沿街乞讨用的。曹麻子表演数来宝与众不同,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善于创新,根据历史重大事件创作了《推翻满清》、《北伐成功》及《大实话》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唱段。
   大金牙.jpg
大金牙
  原名焦金池,河北河间县人。据说,他得罪了当地恶少,被整得没辙,才来到北京表演拉洋片。大金牙是矮胖子,小眼睛,常笑眯眯的,大嘴里露出一颗大金牙,因此得了这个绰号。他以拉洋片为主。拉洋片是那时的一个新鲜玩艺儿,因为当时普通百姓看不起电影,所以祗能以看拉洋片代替。拉洋片类似现在的幻灯片,只是不用电而是用手动。现在北京新东安市场楼上有这种表演。
9.jpg
天桥八怪的马路对面就是德云社,门在左侧位置,门牌下都是小吃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来看下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9 08:21:51 | 查看全部
德云社是小郭子的老巢,呵呵,志民发的帖子很不错,过节也要有文化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0 17:32:37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0 17:37:24 | 查看全部
这个有味道,北京的八怪还是很厉害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5 13:12:56 | 查看全部
去过很多回北京,都没有去天桥,感谢志民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