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她们因工作美丽 企业因她们精彩
——河南油田水电厂女工剪影
通讯员 李如飞
在河南油田水电厂的基层班组,活跃着许多女职工,她们和男职工一样,在为企业发展,挥洒着汗水,贡献着智慧。在干好工作的同时,她们还充分发挥女人细心、善良、博爱、勤奋的特点,美化班组,唱响和谐,建功立业,使一线的空气更加清新,一线的工作更加精彩,一线的生活更加绚丽。
愿把爱献给企业
马金敏,河南油田水电厂王集开关站变电运行工。
河南油田王集开关站位于丘陵纵横,梁峁起伏的南阳盆地东部边缘,承担着河南油田多个新建油区的供电任务。
由于地处偏僻,条件艰苦,从小站投运时开始,站上便全部是男同志,成为河南油田唯一一座“男子”开关站。由于远离基地,职工们上班的一周时间,就吃住在站上。雷厉风行、吃苦耐劳的男职工工作上个个都是好手,可在生活上就逊色多了,吃凉饭,喝凉水,卫生差,环境乱,影响着职工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王集开关站的外部形象。
得知这一消息后,河南油田水电厂双河供电车间女工委员马金敏主动请缨,要求调往王集开关站工作,她说:“不能让咱一线的职工身体垮了,咱新建的站荣誉丢了。”
来到王集开关站后,马金敏除了正常倒班外,还主动承担了资料员、厨师、卫生员、后勤服务员等多项工作。爱美的马金敏把资料书写得如她一样干净整洁,把小站收拾得如她一样清秀可人。她就如同一只美丽、博爱的“女神”,使原本单调的小站充满了灵性。
马金敏说:小家是我们的家,企业更是我们的家,我们每一个职工都有责任去维护它的形象,爱护它的声誉,舍弃个人的私利,贡献自己的智慧。因为,只有企业发展了,经济效益好了,职工的利益才能保证,才能提高。
正视责任做强者
李希芝,河南油田水电厂中心泵站维修电工。
作为一名生产一线的普通女工,李希芝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一名女性而畏难退缩,放松学习,而是始终抱着“要做一名好工人”的信念,认认真真地学习,踏踏实实地工作,自学了电力系统、电路分析、电机学、继电保护电子学等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一名技术过硬的女工。
2003年,李希芝工作单位为了保证供水质量,引进了一套变频调速恒压供水装置。面对陌生的装置,李希芝虚心向厂家安装、调试人员请教,并通过网络认真查找相关知识,很快掌握了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管理知识。
2007年,在强手如林的河南石油勘探局维修电工青工技术比赛中,李希芝技压群雄,取得第三名,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千古绝唱,被授予2007年度“河南油田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李希芝说:现在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年代,也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不学习就会落后,就要被淘汰。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女人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心态,要有做赢者、做强者的信心,用加倍的努力、加倍的勤奋,去赢得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一线正是建功处
姜俊莉,华中师范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硕士,河南油田水电厂供电大队副大队长。
1994年,当大学毕业的姜俊莉成为一名班组职工时,巨大的反差也曾让她失落与迷茫,但火热的基层、团结的集体、良好的学习氛围很快让她找回了曾经的激情和活力。她把基层当作自己的又一个课堂,把身边的师傅、同事当作自己的新老师,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由于基础好,能力强,姜俊莉很快便成为一名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人才,实现了从一名大学生到技术干部、管理者的角色转变。自参加工作以来,她先后完成科技项目21项,解决电力技术难题130余个,申请国家专利4项,为可靠供电、经济运行做出了贡献。
作为新世纪的技术人才,姜俊莉在努力提升自己素质的同时,还主动承担起培训职工,提升企业整体素质的任务。上班至今,她先后成为20多个职工技术培训班的带课老师,实现了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双赢共进。
姜俊莉说:班组是个大课堂,也是大学生建功立业的好地方。因为班组是生产的最前沿,在那里,你能更好地了解设备性能、熟悉工艺流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消化为自己的实践知识,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人员、管理者。
作者姓名:李如飞
作者单位:河南油田水电厂党委办公室
通信地址:河南油田水电厂党办
邮政编码:473132
联系电话:13837703978(手机)
电子邮箱:lirufei999@s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