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24|回复: 0

过年放炮 禁还是不禁

发表于 2011-2-10 09:55:0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编者按:先是因燃放烟花而起火使沈阳一座152米高的大厦被烧得焦黑;接着是来自公安部消防局的数字:2月2日零点到2月3日上午8点,全国共发生火灾5945起……这些,让烟花爆竹再次引发了一场民意交锋——从曾经的“禁放”到“解禁”、“禁改限”,节日烟花爆竹的经历堪称起伏跌宕,可事到如今,“禁与不禁”却仍然是个问题。这样的争论一时或许没有结果,但毕竟能够引领我们反思时代的变迁、节日文化的流转以及社会风气的动向。

“年味”抑或“恶俗”?

对于放炮:一边是噪音和污染,一边又是驱邪和祈福。

春节期间,几乎每幢楼的每个阳台都在燃放烟花,无论楼高楼低,是不是处于医院病房或其他不该放炮的区域。

到处是震耳欲聋的爆竹声,随意滥放的行为不再代表年味,而成为走火入魔的一种恶俗,让人无法安眠,无法安静地欣赏节目,无法呼吸新鲜空气,只会让人心烦意乱,造成巨大的环境和其他社会代价。有人坚持放炮是民俗的组成部分,是在营造年味。这种观点不算错。但即使放炮有其必要性,是年味的物质表现形式,也该有合理的限度。现代烟花爆竹的威力,仿佛一枚枚小型炮弹,稍有不慎,就让建筑物受损,让人员受伤,是不是威力过于强大了?

威力无比的烟花爆竹,是标准失控的结果,是执法不严的结果,有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不顾后果,放任生产者自由为之,以至于烟花爆竹威力越造越大,成为一再引发灾难,不仅难以增加年味,还成为环境污染和其他事故的源头,造成大众的生活质量下降,生存风险增加。瞿方业(甘肃 编辑)

莫拿风俗说事

燃放烟花爆竹增加年味是一种认识误区,不管春节还是其他节日,都建立在传统小农社会基础之上,燃放烟花爆竹也不例外。在过去,农村是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生活空间,这种相对分散的生存空间,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危害微乎其微,而烟花爆竹巨大的声响,用来表现自身的“存在”,这也许是那种特殊生存状态下,营造热闹氛围的心理。

城市化水平日益提升的今天,无论生存条件,还是交流平台,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公共空间更是日益拥挤。在此背景下,抱守着燃放烟花爆竹的年俗,只是空有外壳而已。毕竟在手段多元化的今天,无论是营造喜庆的氛围,还是展示自身的存在都应有更多的选择。继承传统与倡导移风易俗,应该是左右两手,不可偏颇,传统也好、风俗也罢,毕竟要符合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好的继承,坏的摒弃,燃放烟花爆竹亦是如此。

笔者认为,在时代发展的今天,在城市生存空间越来越窄、生活环境越来越脆弱的今天,对于城市燃放烟花爆竹已经不是该不该禁的问题,而是该如何禁的问题,破解这一问题,首要根除拿风俗当挡箭牌的观念。

木须虫(湖北 公务员)

别因噎废食

过年炮该放还需放


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因为这是中国每个家庭团聚的日子。在这老少齐聚的一天,人们放声歌唱,大声欢笑,为了更加酣畅淋漓地表达喜悦,我们点燃烟火,放响鞭炮,让一年里对亲人的思念;让一年中工作积下的压力,在此时此刻化作一束光、一声响。

如果禁止燃放烟火,的确,空气会变得清朗,环境能变得安静,街道将重新整洁。但节日的气氛也就荡然无存,消失颜色。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火树银花点缀的除夕之夜,怎样去引发人们对春节的遐想;一个静悄悄的初一早晨,我们还怎么将它与别的300多个早晨区分。有些人看到发生在沈阳的大火顷刻将两栋高楼烧得焦黑,有些人因为在报纸上读到哪儿哪儿又因为燃放烟火爆竹流血丧命,就想到禁止燃放。诚然,这些悲剧的发生都与燃放烟花爆竹有关,我们呼吁人们理性燃放烟花爆竹,渴盼有关部门制定燃放规则,达到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目的,这些都在情在理。可是,所有事物都像硬币一样有两面,难道因为我们看到的负面多就全盘否定一种事物的存在吗?

放炮点花不仅是春节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更是老百姓情绪的表达。笔者认为:合理合情地文明燃放,别因噎废食,过年还需放炮。

郝万青(河北 编辑)

何苦为难烟花

在烟花爆竹酿成的事故中,只有极少一部分是烟花爆竹本身酿成的,绝大部分,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为了追求美观和富丽堂皇,很多高楼和酒店使用了大量的易燃装饰材料,结果为火灾事故埋下了隐患,缺乏防火意识,是酿成火灾事故的首因。说火灾责不在烟花,并非虚言,比如,去年1月31日晚,福建长乐市一酒吧内,10多名男女青年开生日聚会,竟然在桌面上燃放烟花,结果引燃了天花板,酿成了火灾事故,导致15人窒息死亡……这起事故,当然也可以将责任推给烟花,然而,真正的原因却是人们的防火意识匮乏,违规燃放烟花所致。一些酒店失火,罪魁祸首也并不是烟花,而是使用了易燃材料造成的,这种状况让人担忧。

很多火灾事故因烟花而起,但责不在烟花,而在人的身上。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一幢六层居民楼三楼楼道突发大火,楼上居民在逃生过程中,多人被严重烧伤。虽然当地有关部门怀疑这起事故原因是烟花“惹祸”。但追究起来,却又是一起因人为因素而造成的火灾事故,因为在该居民楼的三楼楼道里,被人堆放了大量的塑料管材,结果半夜起火。(《现代快报》2月8日)而时值春节期间,正是燃放烟花爆竹的季节,因此,烟花爆竹再次成为“替罪羊”!

一些人违规燃放烟花,是导致酿成火灾的因素,但这不是烟花的错。我们不能无限放大烟花的责任和危害,是“禁”是“放”,我们又何苦为难不会说话的烟花呢?

曹小芹(江苏 市民)

从“烟花污染”反思“禁改限”

兔年第一天,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达到300,是中度的重污染天。春节期间,南京已经连续6天空气污染指数在100以上。

其实,在今年春节期间,因燃放烟花而饱受污染之苦的城市,南京并非个案。如在武汉,环境监测显示,由于烟花爆竹持续燃放,截至8日中午,武汉市空气质量已连续6天呈轻度污染或轻微污染状态。同样,因为“鞭炮炸得欢”,重庆市主城区“连续6天空气质量超标”。而在山东济南,春节期间,除了2月1日空气质量是良以外,其余都是污染天气。

面对如此严重的烟花燃放后果,目前以“禁改限”为主要内容的烟花燃放政策,或许需要我们再度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检讨。从十几年前绝对一律的烟花“禁放”,到近年来的“禁改限”。限制时间、地点燃放,理论上看确实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尊重传统习俗”与“保障现代秩序”之间的平衡兼顾,但在实践层面上,现行“禁改限”政策的缺憾、局限和不足,也日益凸显。

表现在,“禁改限”限时间、限地点的“限”越来越形同虚设,“禁改限”事实上成了“禁改不限”。另一方面,“禁改限”的“限”缺乏明确、严格、细致的限制内容,如限制烟花燃放的数量、规格、品种。若夷(湖北 职员)

呼唤过年思维“现代化”

过年放炮除了尽情狂欢,还应该多一些公共责任感和文化道德感,媒体和有关部门应该多进行过年新观念的宣传,将过年思想现代化,多撒播“低碳春节”、“责任春节”,使自己通过过年,得到一次崭新的思想和精神提升,并且用这种身体力行的行为带动、感染更多人,过一个“安全春节”,使年文化既不失去传统韵味,又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安全、降低污染,我想这才是年的现代化的重要内涵。

只要我们宣传了、改进了,人们燃放烟花的方式肯定能得到改进和进步,如果各级政府像重视酒驾一样重视过年思想的现代化推进,年文化就一定能得到与时俱进的提升。因为善于借鉴和进步本身就是年文化的重要内涵。

耿银平(河南 教师)

只有禁和放两条路吗?

全面禁止鞭炮燃放确实是消除鞭炮危害的根本途径,但燃放鞭炮是延续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习俗,是春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迎神祈福和辞旧迎新的标志,若是全面禁止难免面临重重阻力,孟德斯鸠说过:“要改变风俗和习惯,不应当用法律,否则便是粗暴。”其实,在鞭炮管理上莫非就是非禁就放两种途径吗?

从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看,燃放管理不严,比如在不适合的地方燃放是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鞭炮烟花制作标准不严格,有的鞭炮竟然能将人炸死,这哪里是燃放鞭炮简直就是引爆炸弹。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更为严格的烟花鞭炮生产标准,生产危害和危险相对最小的产品,从源头上将鞭炮炸伤人和烟花引燃楼房的概率降至最低。这样既能满足群众的需求,又能达到控制火灾和人身伤害以及防止噪音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吴兰友(山东 职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