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家乡过年的人们带着节日的喜气和家人的叮嘱,陆续踏上返程的路。北京西站7日6时多,来北京打工的焦国宝和杜彩凤夫妇扛着厚重的行李,随着人流走下列车。“今年回来得早,主要是想早点回来,看能不能换份好工作。早点回来,车票也好买些,车上不挤。”(2月7日新华网)
一年之计在于春。回家过年的农民工早早回城,想早点找到工作,无疑是件好事。但是,城市准备好了吗?
“招工难”和“用工荒”渐渐成为这几年节后一段时间大中型城市用工市场突出的难题。如今的农民工主体,最主要是第二代农民工,他们有知识有理想,他们渴望留在城市,而不是像他们的前辈一样挣点钱回到农村改善他们的生活,这一群体能否得到用工单位的尊重与善待,是决定企业未来用工状况、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之间平衡的重要因素。作为企业,不能等到出现“用工荒”了再来加薪提待遇,而应从长计议,提前应对,留人留心。作为政府,应建立增加农民工收入的长效机制,破解多劳少争的“倒挂现象”;监管部门积极作为,主动出击,走出“讨”声依旧的执法怪圈,护佑农民工工资的兑现到位。与此同时,政府要舍得投入,加大对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力度,激励更多农民工提升从业技能,让他们有劲头、有盼头,有奔头。
春晚一曲《春天里》,唱出农民工追求的心声与梦想,承载着弱势群体的精神寄托和走向春天的憧憬与向往。期待在这个又是一年春来早的2011,城市积极应对农民工的早回城、早找工作,让更多的农民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活得更有尊严,更加体面,续写春天里的故事。(梁江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