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43|回复: 0

春节特别节目(春天)庙会内容雷同甚多 纯正京味庙会何处寻

发表于 2011-2-10 14:27:1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从年三十到初六,记者走了十几家庙会,发现雷同之处甚多。就说皇帝吧,到处都是,有陪妃子省亲的,有祭天的,有滑冰的,有在园子里瞎逛的……大大小小总有七八个。让老百姓眼花缭乱,难分“真假”。再说冰场,有点小水面的,甚至没有水面的都要弄个冰场、冰梯。小吃就更多了,现在除了传统的小吃,还有现代的。“麻辣烫”、“烤肉”都挤进庙会凑热闹。
  这就把老外搞糊涂了,这就是北京的庙会吗?这更把老北京搞糊涂了,北京京味的庙会哪里去了?难怪,初六上午,记者在龙潭庙会上,遇到一位老北京。他说,从初一到初六,一天看一个庙会,都差不太多。现在庙会上什么都有,要想找到老北京的东西,还真费点事儿了。像今天来龙潭主要是看看尚斌生、毕连生的拉洋片。前天,在厂甸庙会上,还有幸看到了十三档花会。像这种传统的庙会节目真是不多见了,但创新的东西更少,几乎年年都是那几样。这位老北京说,看完今年的春晚没印象,逛完今年的庙会没意思。
  记者看到,传统的几家老庙会仍然是最火。像白云观、东岳庙、厂甸,能从年三十火到庙会结束。就说白云观,当天看完春晚就有百姓到观前排队,初五从四面八方赶来摸石猴的人络绎不绝。报名参加祈福法会的人天天爆满,一直要持续到月底。再说厂甸,年三十文市街挤得水泄不通。
  相比之下,有些新庙会却冷冷清清。几天下来游客总数还不如老庙会一天的多。
  自新东城合并后,春节7天里,地坛、龙潭两大庙会共接待游人200余万人次,外宾5000余人,双双刷新了历史新高。记者从庙会组委会了解到,地坛和龙潭庙会成了今年北京春节的热门景点之一,外省市及国外游客明显增多,两个庙会平均每天都会有十余个较大的旅游团举着小旗前来参观游览。
  没有了往年的“标王”,地坛和龙潭庙会商业摊位共比去年减少180个,同时将位置较好的23个饮食摊位对老字号和名特优新商户实行定向招商。龙潭庙会还首次推出了“低碳庙会”概念,通过开通免费班车等方式倡导绿色生活。据统计,通过乘坐公交车、步行等方式前来逛龙潭庙会的游客超过了7成。
  春节里,连日来的好天气激发了人们不断高涨的出游热情,温泉养生、休闲旅游、吃住在农家等多种特色过大年方式也同样带旺了通州春节旅游经济。2月2日至8日,整个通州区纳入旅游统计监测的11家住宿单位、4家旅游景区和7个乡镇民俗旅游共接待游人8.24万人次,同比上升127.62%。
  “大家”过年庙会去祈福更要懂感恩
  赵书 北京文史馆馆员
  刘一达 京味作家 北京晚报记者
  1984年,给庙会下了个定义,即是百姓节日期间上香祈福、旅游、娱乐的公共场所。直到现在众多的庙会内容雷同,没有新意,让人感觉没意思。这是因为它与传统的庙会相比已缺失了一个重要部分——感恩。现在到庙会只知道上香祈福,但传统庙会上还有感恩的部分。像北京妙峰山庙会,上山的上香祈福,下山的道一声吉祥,下山沿路舍粥、舍茶、舍馒头到处都有。让人们了解到,祈求祝福的另一面,还要回报社会,感恩社会。有一个顺口溜儿来说过年,来说庙会:“小孩有的玩,大人有的盼,亲人能传情,人人有事干,能者显其能,智者得其慧,关系能调整,精神得安慰。”
  现在很多庙会,商业化太重,京味太少,甚至没有。它们通过大量的宣传+包装登上春节文化市场,实际上就是个大卖场。现在已到了急呼传统庙会回归的时候了,否则再过几年,年轻人就不知道庙会是什么了。传统的庙会是有庙才有会,当然现在不一定是这样,但是庙会是百姓春节期间娱乐的地方,花一点“小钱儿”,尝尝传统小吃,看看老北京的玩意儿,高高兴兴过个团圆年。这就是庙会给老百姓提供的场所。只有让老百姓体会到庙会的传统意义,才能营造出不同的春节庙会文化市场。


来源:北京晚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