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1|回复: 0

人才评价不能都用“一把尺子”

发表于 2021-10-12 14:52:1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人才评价不能都用“一把尺子”(主题)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②(副题)

  “对待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提出明确要求。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驱动,首先要驱动人才。不断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人才评价体系就是指挥棒。有什么样的人才评价体系,就有什么样的创新导向。

  “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以十分形象的方式,强调了人才评价机制上的科学性和灵活性。不可否认的是,人才评价上“用一把尺子衡量”的问题当下还比较突出,比如有些单位习惯于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指挥棒评价人才,“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以帽子论英雄”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现实情况证明,“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评价方式看起来“简便易行,甚至“更客观”,实则不切实际,容易走偏,束缚了人才的活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才不是工厂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物件,不需要一样粗细,也不能靠“筛筛子”般“筛”出来。粗放僵化的人才评价机制,不仅让那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很难在评价体系中“对号入座”,捆住了手脚、创新积极性受到影响,还容易导致科技工作者热衷于追求“短平快”的论文发表和项目申报,不愿意投身于周期长、“坐冷板凳”的基础性研究。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指向的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破”与“立”。“破”,就是打破简单化、机械化、公式化、“一刀切”的评价标准,淡化固有标签。“立”,就是尊重科学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分类建立体现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才特点的评价机制,“英雄不问出处、谁有本事谁揭榜”,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对特殊人才敞开绿色通道。通过人才评价机制的科学性让各类人才奔着国家战略需求去、奔着解决问题去,而不是奔着论文去、奔着职称去,让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挑起大梁。

  在人才评价上不断解放思想、打破条条框框,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变革,更是给科技创新放权、松绑、清障。这就要求在人才工作上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在政策措施上从着眼于管向着眼于服务、支持、激励转变,减少不当的行政干预,以“放权”为创新“开路”。(程曼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