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网友发帖晒孝心引发思考 民俗学家大力提倡
据《新民晚报》《扬子晚报》报道,“春节你给爸妈压岁钱吗?”春节期间,网友“晚风轻轻”在网站论坛上发帖,记者注意到,这则看似简单的轻轻一问,却成了春节期间的一个“给力”帖,撩起了众多网友的心底涟漪。在引来众多网友“晒孝心”的同时,网友们还不约而同地感慨:“父母的健康,是我们的福气。”
一帖唤起孝心大讨论
网友“晚风轻轻”在这则发在镇江“百姓话题”版块上的帖子中说:“给父母压岁钱既符合春节传统,又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春节给父母压岁钱,有着特别意义。首先,表达了果实对种子的回报,所谓‘种瓜得瓜’,一个生命发展如何,是种子决定的,不忘根本,常怀感恩之心,这是传统春节文化的核心。第二,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对于给予你生命的人,怎能无所表示呢?孝敬老人体现了一种敬畏之心,百善孝为先,古人将孝道看成是伦理的基础,给老人压岁钱看上去是件小事,但推广开来,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应该当成一件大事来抓。”
这则帖子很快引来众多网友的围观和跟帖,并被版主置顶高亮。仅两天时间已有7000余网友浏览,而跟帖者也近百人。
帖子一出,网友“古道瘦马西风”就跟帖:“给了,多少不论,是儿女的一片心意。”
网友“与非鼠”说:“给两位妈妈买了两件鄂尔多斯的羊绒衫,给老公的爸爸3条烟,给自己的爸爸两瓶酒,1000元卡,还有发的年货也分给了两边。除夕那天又给了4位家长一人一个红包――里面封了600元,放在了他们的枕头下,给了他们一个惊喜,哈哈,都很开心啊!”
网友“美滋滋水果味”更是开心地说:“每年都给,钱不在多少,但这是一片心意。看着父母乐呵呵地收下,自己的心里也甜甜的!”
而让人感动的是,很多网友在晒自己给父母压岁钱时,都说前面给父母,后面父母就又给了自己的孙辈。网友“oyeoye”就说:“给了一万元,结果他们又转给我们小孩了……”
平日孝顺更重要
面对众多网友大晒给父母的“压岁钱”时,网友“剪雨荷”却说:“我们从不给爸妈压岁钱,也不非在过年的节骨眼上给钱,做长辈要的不是儿女的钱。体贴老人要在生活的每一天去体现,平日里给爸爸添把摇椅,给妈妈添些衣服,没事给老人捶捶背,陪他们看看电视,特别是让父母们觉得我们过得幸福,他们自然会开心。”
红包“奖励”父母健康
网友“冒冒”给父母的“压岁钱”最为特殊:“过去的一年,将近八十岁的老妈虽偶有感冒,但一年没光顾过医院,精神矍铄,实属难得。我特地为此设立特别奖金,大年初一,奖励老妈红包一个,承诺暑假带她坐飞机出游。并鼓励老人明年表现再接再厉,奖励翻倍。父母的健康,是我们的福气!”“冒冒”的此帖,马上引来多名网友的喝彩和响应,网友“长长短短”就说:“父母的健康,是我们的福气!好有创意的奖励!”
面对这么多的网友纷纷争晒“孝心”,网友“平安就是福”跟帖赞叹:“一个温暖人心的话题,父母年岁大了,做不动了,挣钱的能力也有限了。如果我们能给父母压岁钱,让父母知晓他们后继有人了,人生有指望了,想想心里就暖暖的,感觉就特别好,就觉得特别‘给力’。”
民俗学家提倡此举
过年了,你给父母压岁钱了吗?据第一调查网日前的统计,56%的受调查者称“说来惭愧,到现在还没给过父母钱啊”以及“每年都是父母给我们压岁钱,我们给父母压岁钱还是个新鲜事”。还有24%的人明确表示“今年春节不会给父母压岁钱”,而已经付诸行动给父母送上红包压岁的人仅占13%,其余的人则表示尚在酝酿之中。
有民俗学家解释说,由家中的最年长者给小辈发压岁钱是源于农耕时代,那时基本的劳动单位是家庭,财富与收入的支配权也基本上是在老人手中,由一家之主给其他成员派发压岁钱就逐渐成了习俗。但在上海民俗文化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仲富兰看来,现代社会的经济和家庭情况发生了变化,大多数父母长辈年老退休后主要靠养老金生活,没有更多的额外收入,如果再要由收入本来就已经大幅下降的老人来给小辈们送压岁钱,多少会有些勉为其难,相反,如果提倡由经济条件蒸蒸日上的年轻人给老年长辈送压岁钱,就会更有利于在社会上很好地树立敬老爱老的风尚。
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民俗专家顾延培说,给父母长辈春节送压岁钱,礼金不在于多少,关键在心意,有不少年轻人会把参加工作后得到的第一个月工资悉数敬奉给父母,这一直是社会称颂的佳话。同样,仲富兰教授也表示,逢年过节时晚辈把赚到的钱拿出一部分包个红包送给老人,这样的善举本身就是件很吉利的事,也反映着社会民俗的不断进步,年轻人何乐而不为呢?
来源:北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