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1-10-13 14:51:16
|
查看全部
-6-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因为有了李清照,宋代词坛显得更加熠熠生辉。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写相思,总能别出心裁。
在李清照笔下“物皆著我之色彩”,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
读罢全词,她对赵明诚那苦苦思念之情便从字里行间洋溢而出,一位不堪忍受离别之苦的少妇形象生动地立在读者眼前。
许宝善《自怡轩词谱》卷二:幽细凄清,声情双绝。
当思念到了李清照的笔下,总是显得那么美,又那么动人。
-7-
一代放翁——陆游
陆游,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陆游集豪放婉约于一身,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真挚动人,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或寓意深刻,又和苏轼比较接近。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陆游生于两宋之交,年少时就体会过战乱之苦,此后,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恢复河山。
这是陆游的一曲悲歌,他曾在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月的戎马生涯,那是一段最值得怀念的岁月。
被弹劾罢官后,他退隐长达十二年,岁月逝去,可梦想遥不可及,令人黯然神伤。
当梦想在时光的指尖滑走,我只能看着,却无可奈何,这就是陆游的悲伤。
-8-
词中之龙——辛弃疾
辛弃疾,别号稼轩 ,一生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晚年有强烈的孙权情结,他钦佩孙权,在群雄环伺的三国时期,能够坚守住江东,拒敌于外。
在这首《南乡子》里,辛弃疾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清人杨希闵《词轨》:“此有慨于南渡之不振也。”
辛弃疾一生赤子之心,无法在现实中抒发,只能流露在词中,这是他的不幸,却是后世读者之幸。
-9-
词中李商隐——吴文英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南宋词人。在词的创作上,吴文英主要师承周邦彦,重视格律,重视声情,讲究修辞,善于用典。
在表现手法上,“梦窗词”具有打破传统的层次结构方式、转换自由、跳跃性强、现实与想象杂糅的特点。作为南宋词坛大家,在词坛流派的开创和发展上,有比较高的地位,对后世词坛有较大的影响
《唐多令·惜别》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这首词玩了一个拆字游戏,“愁”本来就是“心”上加“秋”,于是词人便借题发挥,讲了一个秋日离愁的故事。
芭蕉、明月、落花、流水、飞燕、秋柳……各种各样的秋景一并涌来,似乎各是一种秋愁,也就将愁涂得非常浓郁。
全词字句不事雕琢,自然浑成,在吴词中为别调。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所以感伤之本,岂在蕉雨?妙妙。
有的人明明还没有分开,却已经开始想念了。
-10-
白石道人——姜夔
姜夔,是继苏轼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
姜夔词题材广泛,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
《扬州慢·淮左名都》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曾是文人心中的胜地,唐代杜牧多次吟咏过杨州,可是,当姜夔在宋孝宗淳熙三年来到扬州时,战乱后的扬州,不复往日风光,城内城外一片萧条。
全词大量使用对比的修辞,如用“犹厌言兵”表现兵燹之后的残破,用杜郎名句表现扬州昔日的繁华,用“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无声”表现清幽伤感的气氛,用“桥边红药”表现“寂寞开无主”的荒凉。
如果杜牧再世,看到如今的扬州,也写不出那样唯美的诗句了吧!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维扬乱后景色,凄怆已极。
一个城市的悲剧,穿越时空,依然让人意难平。
两宋319年的历史早已化为了历史的尘埃,唯有宋词,依然在风烟中诉说着曾经的故事。
宋人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在宋词的画卷中一一展现,让后世吟咏不绝。
这十位宋代词人,是宋代词人的杰出代表,词中凝聚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值得我们一再品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