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工人日报
“@杨峰,有计划请随时安排”……最近,航天六院7103厂技能大师杨峰的手机“国防工会钳工工作室联盟”微信群很是活跃。这是今年5月陕西省国防系统成立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职工(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以来,钳工类创新工作室联盟领衔人杨峰和联盟成员交流最常用的方式。
“职工(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是陕西省国防工会为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整合省国防系统职工(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创新资源,充分发挥本系统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设备优势,促进企业间、行业间创新工作室和创新人才的技术交流、互助合作、成果共享的又一新创举。
整合资源 攻克企业技术难题
2019年,陕西省国防工会要承办第二届中国国防邮电工会班组建设论坛,他们要在会中介绍班组建设的基本经验和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建设情况。为此,国防工会对基层优秀工作室开展调研考察,发现在生产中遇到难题无法破解成为困扰一些生产企业的“拦路虎”。面对产业革命发展大趋势,要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就要提高工人的技能和素质,才能突破这一瓶颈!
怎么突破?这让陕西省国防工会主席吴志毅陷入深深的思考。
其间,他们听到这样一件事,航天六院801所需要在钛合金上加工四方孔,而按照现有工具和方法,只能加工出圆孔,这个难题一时难以解决。
于是,六院在各单位征集加工方案。7103厂杨峰技能大师工作室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根据老一辈在铸铁上加工方孔的方法,应用其工作原理,通过改进刀具结构、材料及切削角度,设计出新型刀柄结构,终于在塑性材料上成功加工出了四方孔。
这件事给了吴志毅和调研考察人员极大启发,在一次会议讨论中,思想的碰撞催生出“工作室联盟”的想法:通过将同一工种优质资源联合起来,解决单一工作室存在的各种短板及问题,从而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立足新起点 组建1+2+N联盟模式
2020年筹备“创新工作室联盟”成为陕西省国防工会一项重要的工作。
为此,专门成立以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省国防工会主席吴志毅为组长的“陕西省国防职工(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推进小组”,下设副组长及办公室。确立以创新工作室联盟为平台,发挥工作室集聚效应、辐射效应,促进创新工作室间的学习交流、优势互补、互助合作,促进创新成果的推广和转化,解决企业科研生产中的技术技能难题和瓶颈问题,培养更多的高技术技能人才。
省国防工会以军工劳模服务团为依托,将不同行业的同专业或相近专业的职工(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进行组合,采用1+2+N联盟模式即:1个国家(或省)级示范型创新工作室+2个省(国防)级创新工作室+N个企事业单位创新工作室进行联盟结对,搭建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职工(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平台,组建职工(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确定以传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指导规范企事业单位职工(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学习交流同行业前沿技术技能信息,攻克技术技能难点,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分梯队持续开展“师带徒”活动,培养技术技能骨干的联盟工作室职责及线上线下的工作内容。
航天六院7103厂杨峰技能大师工作室、西北工业集团朱力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分别成为以钳工类和数控类为主的领衔工作室。按照创建模式,杨峰技能大师工作室联盟中国航发西航公司夏复山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西飞集团张晨光技能大师工作室、陕飞集团黄卫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陕西群力电工集团张青山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朱力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兵器206所贾广杰陕西省示范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庆安集团王吉刚技能大师工作室、陕西航空电气陈冠琪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兵器202所赵彦邦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