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打开手机网购平台,食品口红、儿童可食用化妆品、天然植物化妆产品等看似安全级别极高的产品花样繁多。随着健康理念的深入人心,安全性更高的化妆品颇受爱美人士的欢迎。为迎合这一需求,一些商家纷纷打出了“食品级”“可食用”的旗号,暗示消费者其产品安全到可以食用,用在身上肯定没有健康危害。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化妆品不存在“食品级”一说
近日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儿童化妆品标签不得标注“食品级”“可食用”等词语或食品有关图案。记者10月19日获悉,国家药监局再次发布提醒,称“食品级”化妆品是对消费者的误导。
国家药监局方面表示,不存在“食品级”化妆品。一些化妆品生产企业在生产化妆品时使用了某些可用于生产“食品”的原料。因此,一些商家就借机称这样的化妆品为“食品级”化妆品,以表示其销售的化妆品更安全,特别是暗示家长,把这样的化妆品给儿童使用更安全,儿童即使吃了都没风险。
药监部门表示,事实上化妆品和食品是两种不同类别的产品,依据不同的法规规定,适用不同的产品标准、原料要求、生产条件等,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食品级”化妆品。
据国家药监局方面透露,化妆品的安全性跟“可食用”没关系。评价一个化妆品是否安全,需要评估它的原料安全性,同时还需要评估它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使用方式、贮存条件等。
别被商家的营销噱头忽悠
一些商家即使使用了某些可用于生产食品的原料来生产化妆品,也不代表生产出来的化妆品是安全的。对于未收录在《化妆品已使用原料目录》中的食品原料,若想作为原料添加至化妆品里,还需对其皮肤刺激性、皮肤致敏性、光毒性、光敏性等进行毒理学评估,经全面评估认为安全的,并经国家药监局化妆品新原料注册或者备案后,方可作为化妆品原料使用。
药监部门还强调,误食化妆品还存在着安全风险。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是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施用于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人体表面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不是为食用而设计的产品。
在化妆品的日常使用中,如偶尔少量从口唇部摄入化妆品,例如口红、唇膏被舔食入口,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这种摄入量较小,仍在安全容许的范围内。但如果儿童把化妆品误当作食品,主动大量摄入,则可能导致健康风险,如果出现不适症状,还应及时就医。
据介绍,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标签禁止标注“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化妆品的标签宣称“食品级”“可食用”等,则违反了化妆品标签管理的法规规定,这一行为应予禁止。
选择适合自己的化妆品最安全
从化妆品的安全角度说,一个是系统性的安全性,包括内脏系统,比如肝肾功能;另外是皮肤毒性。最常见的因化妆品导致的不良反应如皮肤红斑、肿胀、粗糙、脱屑、色素沉着或伴有刺痛、瘙痒等,严重的甚至有毛发及甲病变。
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主要由化妆品质量和使用者身体素质两方面因素造成。顾客应多了解一些化妆品的基本常识、过敏常识,了解自己肌肤的特点。造成肌肤过敏的原因很多,一旦过敏,应尽快停用过敏化妆品。
要想做到安全使用化妆品,消费者在选择化妆品时,尽量使用大公司、正规厂家产品,同时要根据皮肤类型、季节、年龄等因素,因人而异选择。油性肌肤、年纪较轻的消费者,要选择含油分较少的霜剂,干性肌肤则选保湿效果好、油分大一些的产品,敏感性肌肤最好选用医用的专用于敏感肌肤的护肤品。对于一些换肤类、化学剥脱类的产品要慎用、少用。化妆品成分、原料复杂,要尽量使用品种单纯、成分少的化妆品。(新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