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国家的好政策我们是大力支持的,技术工人也是我们的工友,从我个人内心来说一百个同意他们参评职称。但一直以来,职称和待遇挂钩,技术工人队伍庞大,假如真的放开,势必会增加企业的经营压力,这是我不得不考虑的,所以我们还没有全部放开让技术工人评职称。”来自某能源化工企业的一名负责人谈到,受工资总额的控制,如果放开让全部工人都可以评职称,则会产生两种结果。工人普遍都拥有初级职称后,大家都享受职称津贴,但企业工资总额是受国资监管部门控制的,要么对管理岗位人员的收入产生影响,要么就是全员奖金下降,所以暂时还没有对所有工人放开评职称。
“人社部在文件解读中进一步提到企业职称工作实行评聘分开。但在我们企业评聘分开难以执行,现实情况是你放开工人评职称了,评上后哪些人聘、哪些人不聘、为什么不聘?这又可能会产生新的矛盾点。如果真的能做到评聘分开,那我们就可以放开让工人评职称。”来自某机械装备制造企业的一名人事部门负责人说,虽然人社部让企业根据实际用人需求和不同类别人才特点,自主设立工作岗位,自主确定是否将取得职称的高技能人才聘用到相应岗位,但担心在“聘不聘”“怎么聘”的问题上产生新矛盾,所以目前只支持符合申报高级职称条件的工人参评。
“政策是好的,但还是需要一个过程。干部与工人的身份之说虽然大家现在嘴上不说,但心里还是有一定想法存在的。如果工人也有职称,那么企业里的专业技术人员会怎么想?或多或少会影响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所以我们想等社会上认可度够高了,当大家听到工人评职称已经是习以为常的时候,我们再开展这项工作。”来自某石化企业的负责人说道。
受工资总额限制、评聘分开有困难、“身份论”观念还难以突破······9月28日20时,《班组天地》杂志第9期热点主题线上讨论会继续围绕“我们渴望评职称”的话题展开讨论。在这场讨论会上,我们听到了来自企业负责人的心声。他们通过班组职工带话的方式,用文字讲述了作为企业管理者的思考和担忧。
企业有话说,我们大力支持高技能人才申报高级职称。“我们目前对具有绝招、绝技、绝活,并长期坚守在生产服务一线岗位工作的高技能领军人才,以及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担任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享受省级以上政府特殊津贴的高技能人才,都支持他们直接申报评审正高级或副高级职称。”来自某钢铁生产企业的一名负责人表示,对符合申报评审正高级或副高级职称条件的高技能人才,企业都予以支持并安排人员提供帮助,评下后落实相应待遇政策。“是的,我们企业目前也是这么做,只能一步一步来,先让确实成绩显著、成果突出的高技能人才先评上职称,再逐步放开。”来自某化工企业的职称评审部门负责人说道,高技能人才成果已经比较突出,支持他们评高级职称并落实相应待遇,争议小、闲话少,所以从有利于企业和谐发展的角度来看,他们目前支持高技能人才申报高级职称。
企业有话说,我们也会逐步支持和帮助工人评职称。“受疫情、停电限产等方面的影响,企业发展确实不易,我们暂时没能支持全部工人评职称。随着企业发展的不断向好变强,我们一定会让国家政策实实在在的落地见效。”来自某旅游集团的企业负责人对支持工人评职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现在确实受收入、政策等方面的限制,我们不能全面放开给工人评职称。但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贯通机制,破除身份、学历、资历等障碍,搭建企业人才成长立交桥,是适应人才融合发展的趋势,我们会逐步推进。”来自某汽车制造公司的企业负责人谈道。
一直以来,企业对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实施差异化的培养、选拔、评价、激励、流动制度。特别是对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在人才培养教育、评价发展、职业分类管理等方面一直存在泾渭分明的显著差异。2020年1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支持企业大力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向用人主体放权,按照“谁用人、谁评价、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支持各级各类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技术技能人才概念深入人心之时,在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推行日益深入之势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20年12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支持工人评职称。《意见》的正式出台既是时代所需,更是水到渠成。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我们也应该要看到,政策完全落地见效还有一定距离,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工人评职称之路上,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和工人三者之间应当各自承担责任,共同推进政策的落实。
一方面是要提高思想认识,解决工人“能参评”的问题。长期以来,技能人才被俗称为“蓝领”,与专业技术人才俗称的“白领”在社会地位、经济收入、职业声望、教育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天然差异。通常认为专业技术人才采取普通教育方式,实行职称评审为主、职业资格认证为辅的评价制度。而技能人才采取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实行职业资格鉴定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制度,职业声望相对较低,职业发展“天花板现象”明显。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技术变革带来大量复合型人才需求,专业技术人才的操作性、实践性需求愈发重要,技能人才的技术性、知识性需求日益增长,建立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要加大政策宣贯力度,把支持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政策向社会、企业和职工全方位的进行宣传贯彻,提高社会公众知晓度。企业也要通过宣传栏、内部网站等宣传媒介和班前会、职工大会传达等方式组织学习,打破大家的传统思想观念,让工人评职称不再受“身份论”的旧观念影响,推动实现“专业”“技术”“技能”的融合贯通,搭建不同人才类型发展“立交桥”,实现两类人才的职业发展贯通。
另一方面是要提供支持帮助,解决工人“评得上”的问题。《意见》明确提出,不将学历作为硬性条件,具备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的技能人才,均可参加职称评审。也就是说,高技能人才取得职业资格,达到相应的工作年限即可申报职称评审。在淡化学历的基础上,强化技能贡献。《意见》强调,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坚持弘扬工匠精神,突出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注重评价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执行操作规程、解决生产难题、参与技术改造革新、工艺改进、传技带徒等方面的能力和贡献。不将论文、外语、计算机等作为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的限制性条件。技能竞赛获奖情况、行业工法、操作法、完成项目、技术报告、经验总结、行业标准等创新性成果均可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虽然《意见》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但既然要评职称,多多少少总要准备提供一些工作总结、经验介绍等材料,工人队伍中的一部分人年龄偏大、学历层次或许不高,对文字材料整理有困难,企业应该尽可能的提供一定帮助,落实人员加强指导,帮助工人顺利评上职称。同时,作为工人自己在平时工作中也要加强总结,虚心学习,对申报材料加以整理。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将以高技能人才为代表的工匠精神与专业技术人才为代表的科学家精神、经营管理人才为代表的企业家精神并重,具有深远影响。当前我国正在建设人才强国,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关键时期,急需大量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两类人才职业发展的全面融合会从根本上改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方式方法,会培养出更多、更好、更高质量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来支撑我国的人才强国建设和制造强国建设。 |